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今日(19日)公布2025夏季食物監測結果,在約2,270個完成檢測的食物樣本中,除較早前已公布的3個不合格樣本外,其餘樣本全部通過檢測,整體合格率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中心發言人提醒巿民,香港夏季時間較長,炎熱潮濕的天氣有利細菌滋生及繁殖,因此必須多加注意食物安全和環境衞生,切勿鬆懈。
發言人說:「中心於街市攤檔、食肆、食物製造廠、新鮮糧食店、網上商店(包括網上零售商和網上送餐平台)等抽取約2,270個樣本進行檢測。」
檢測樣本包括547個奶類製品及冰凍甜點樣本、90個切開的水果及沙律樣本、129個甜品及飲品樣本、57個三文治樣本、163個凍食或經烹煮的肉類製品樣本、763個水產及其製品樣本(如壽司及刺身、魚類、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食用動物)及518個其他即食食品樣本。
發言人表示,中心對約2,100個食物樣本作微生物檢測,及約170個樣本進行化學檢測。結果顯示除兩個大腸菌群含量超標的雪糕樣本及一個大腸菌群含量和總含菌量超標的冰凍乳酪樣本外,其餘樣本均通過檢測,整體合格率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中心早前已公布有關不合格樣本的檢測結果及作出跟進,包括指令有關商戶停售及下架、追查問題食物來源等。中心亦舉辦了業界講座,提醒食物從業員在製作及貯存冰凍甜點時須遵循良好衞生規範,並根據「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系統制定食物安全計劃,以確保食物安全。中心呼籲業界在製作冰凍甜點時,應保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衞生,按照製造商的指示定期徹底清潔和消毒用具和設備,並妥善貯存原材料於適當溫度,以減低食物受污染的風險。
發言人特別提醒巿民,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因為沒有經過熱處理或熱處理不足,未能消滅當中可致病的微生物,屬於高風險食物。生或未煮熟的食物也可能帶有抗菌素耐藥性的微生物風險,進食含抗菌素耐藥性的微生物的食物不一定讓人有症狀,但有機會將其抗藥性轉移體內其他細菌,影響抗菌素日後的效力。高危人士,例如孕婦、幼兒、長者及免疫力較低人士(包括長期病患或正接受抗生素治療、使用抗胃酸藥、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抗排斥藥物等人士),若進食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引致感染或併發症的風險較高,故應避免進食「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