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云南省商务厅、昆明海关、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及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公开介绍相关情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中老铁路开发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提升中老铁路开发成效,打造沿线共享发展样板,持续拓展“黄金大通道”辐射带动效应,9月9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接续推进相关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
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会务组供图
《三年行动》包括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要求3个部分,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程坤作了具体介绍。
关于总体目标,在定性目标方面,《三年行动》提出通过3年努力,推动中老铁路沿线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特色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园区实力持续壮大,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同时,将以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等沿线地区为发展重点,协同联动曲靖市、大理州等州(市),逐步延伸至昭通市、楚雄州等地,把中老铁路打造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样板。在定量目标方面,《三年行动》提出到2027年,累计货运总量突破1.2亿吨,其中,跨境货运达到2700万吨以上;云南企业经中老铁路运输跨境货值占全线比重达到50%以上;累计开行“中亚班列(澜湄快线)”5000列以上。累计客运总量达到1亿人次以上,其中,跨境客运达到140万人次以上。
关于主要任务,《三年行动》主要推动实施产业提质发展、壮大园区实力、基础设施补短板、“软联通”和“心联通”协同推进、货运服务提升等五大专项行动,共计16条政策措施,注重突出产业引领作用,积极回应企业关切。
产业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聚焦建设沿线特色产业带,构建以昆明为重点、磨憨为前沿、沿线及铁路路网辐射州(市)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协同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稀贵金属加工、新能源电池、绿色钢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新的适铁产业增长点。
壮大园区实力。《三年行动》聚焦提升沿线产业发展综合承载力,有序改善沿线园区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实现园区、产业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围绕装备制造、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开展跨区域园区合作共建,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品牌。
基础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聚焦畅通沿线交通、物流网络,通道方面,以中老铁路为主轴,完善周边铁公水空联运网络,加快推动渝昆高铁、昆玉铁路电气化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口岸方面,实施重点边境口岸综合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磨憨口岸服务、检测基础设施,协同提升相关重点口岸通关能力。物流枢纽节点方面,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物流枢纽建设,提升综合物流体系服务能力。多式联运方面,建设国际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
“软联通”和“心联通”协同推进。《三年行动》聚焦持续深化多双边交往交融,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制度对接。进一步丰富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中老合作内容,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打造更多有共鸣、聚人心的亮点工程。
货运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聚焦创新政策保障措施,加快构建统一的中老铁路运营平台,规范“中亚班列(澜湄快线)+”品牌管理和应用,持续扩大跨境多式联运班列覆盖范围。积极探索百货“拼箱混装”铁路运输前置安检,不断扩大“两段准入”模式、“智慧海关”场景等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大宗货物通关效率。
关于工作要求,《三年行动》从健全完善推进机制、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加强区域合作发展等3个方面提出系列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中老铁路备受全世界的关注,开通运营三年多来,运输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2025年8月,全线累计完成货物运量6525.6万吨,进出口货物累计完成1491.4万吨,运量连续四年实现较大增长。”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调度长熊维平介绍。
推动《三年行动》落地见效,昆明海关二级巡视员李自飞表示,昆明海关将强化物流枢纽功能,重点支持昆明地区铁路监管作业场所建设;持续推动口岸提质扩能,深化运用“铁路快通”“附条件提离”“先放后检”通关模式;推进海关作业模式改革升级,推进“远程视频查检”“批次检验(检疫)”“集中查检”等改革试点,助力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提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