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举办2025年种业创新成果观摩交流会。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相关专家,种业、稻米企业相关代表参会。与会代表到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鄂州基地现场考察水稻育种最新成果展示,科企共商加快转化应用,助力水稻产能提升。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彭立军介绍,该所累计育成作物新品种200余个,此次交流会集中展示了水稻育种领域的一批最新成果。“E农香两优1300、E两优2300、E农香两优1号”等一批高档优质大米品种的成功选育,为科企对接、技术交流和产业升级搭建了高效平台,也将是湖北省域公用品牌“江汉大米”后备品种的有力竞争者。
会议现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湖北汇楚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E农香两优1300”品种授权协议。公司董事长金卫兵介绍,近三年来,该公司与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合作选育审定水稻品种14个,其中国审4个,尤其是在高档优质香稻品种上有较大突破。以长粒、大粒香稻“E农香两优1300”为例,长宽比3.9,千粒重30克,米质国标二级,蒸煮食味品质测试81分,将在长江中下游推广,适宜打造高档优质米。
水稻丰收季节也是种业人一年一度最繁忙的季节,湖北随州市曾都区袁稻种业总经理梅逢政说,只有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才安全,好品种要以种粮一体化等方式实现优质优价。他最近跑了3个不同区域看到“E农香两优1300”的田间长势情况,他认为这是一个目前市场上难得稀缺的大长宽比、大千粒重的香稻品种,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将会积极做好该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陈沫表示,此次会议通过展示成果、对接市场、交流技术等议程,促进了水稻产业的发展。该所将坚决扛起种业创新的使命,持续加强水稻种源关键技术攻关,选育更多高产优质、绿色抗逆、适应性强的突破性新品种。同时,深入推进科企融合与产学研协同,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实实在在惠及广大农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