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修补补”转向“提前预防” 数字化赋予文化遗产“数字生命”筑牢全天候“防火墙”

央视网2025-08-27

央视网消息:8月26日上午,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的筹备情况。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将于2025年9月16日至17日在中国西安举办。本次论坛将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4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论坛期间,还将举行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览展示、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数字研修院主题研修班等配套活动。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表示,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以数字化技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让文化遗产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得到生动呈现,促进不同文化的互赏互鉴、共存共荣。“数字方舱”守护西安城墙

作为这次论坛的举办地,陕西西安一直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最小干预原则,推动各类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西安城墙,近年来创新构建预防性保护体系,以数字技术筑牢文保防线,让这座千年城垣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夜幕下的西安城墙永宁门灯光璀璨,每晚以盛唐礼仪文化为主题的“大唐迎宾盛礼”准时上演。游客在行进式的入城迎宾礼中,感受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

城墙之上是沉浸式的文化盛宴,城墙之下则藏着守护遗产的数字智慧。在西安城墙外围环城一周的护城河,是西安城墙重要的文化遗存之一。

护城河中,无人驾驶清洁船正在开展每日巡检工作。这艘清洁船不仅能够自动清理河面杂物,还能将多种水质指标实时传送到数百米外的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

该平台汇聚城墙全域3000多个监测点位数据,涵盖墙体裂缝、水平位移、沉降等关键指标。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实时比对分析,系统可24小时监测墙体结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便自动触发预警并通知文保监测员。同时,平台还能智能识别游客攀爬、长时间逗留等违规行为,兼顾文保与安全管理。

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系统整合文物保护、文旅运营、应急管理、防汛指挥等功能,实现城墙结构健康的实时监控与损害预测。借助数字技术,城墙保护从传统“修修补补”的被动模式,转向“提前预防”的主动模式,为文化遗产筑牢全天候的“防火墙”。

遵循“最小干预、无损探测”原则,西安城墙完成史上最大规模隐患排查。工作人员运用无人机摄影、激光扫描等技术,对13.74公里城墙进行数据采集与三维建模,精准呈现43处风险隐患、1302处空洞及836处疏松体的分布情况,在文保无损探测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数字敦煌” 让文物“走出”洞窟

据了解,即将举办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将聚焦文化保护,探索交流互鉴新路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首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然而,风沙侵蚀、各类病害等时刻威胁着文物安全。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敦煌研究院开始探索文物数字化保护手段,“数字敦煌”项目通过高精度扫描,让千年艺术在虚拟世界获得永生。

第285窟是敦煌莫高窟的经典洞窟,但因为空间有限,鲜少对游客开放。如今,依托文物数字化保护手段,游客不仅能够细致观摩这一艺术宝库,还能来一场“飞起来”看洞窟的奇妙体验。

在“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展厅,游客只需佩戴好VR设备,便能近距离“触碰”那些绘制在4米多高窟顶上的飞天、雷神、伏羲、女娲等形象。这些壁画细节清晰、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手持设备轻轻一摇,便能在敦煌古乐的伴奏中敲响雷公鼓,沉浸式体验千年回响。

这样的场景正是“数字敦煌”项目的生动体现。创新性的数字化手段,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在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专家团队通过高精度摄影录像技术,将洞窟、壁画、彩塑等文物转化为数字图像,实现了文物信息的永久保存和远程共享。

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于2024年底正式上线。该平台汇聚了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21类壁画专题高清数字资源档案。为全球学者、文化爱好者和艺术创意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敦煌文化共享平台。数字化重塑让文化遗产获得“数字生命”

文物和文化遗产经过历史沧桑巨变而流传下来,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来说,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保护就没有研究、传承和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任贤良表示,2019年,巴黎圣母院的烈焰吞噬了数个世纪的文明记忆。但无人机实时监测、3D激光扫描和数字建模技术让巴黎圣母院的重建成为可能。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在风沙侵蚀中褪色,“数字敦煌”项目通过高精度扫描,让千年艺术在虚拟世界获得永生。

发布会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我们看到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上的多元应用与巨大潜能。

任贤良表示,文化遗产正面临时间推移、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的多重威胁,每一处古迹的消失,都是人类集体记忆的永久缺失。而数字化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精准记录、虚拟修复和云端共享,让脆弱的文化遗产获得“数字生命”。数字技术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保护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美政府再次取消对加州高铁项目拨款

2025-08-27

美联储理事库克将提起诉讼阻止特朗普解雇

2025-08-27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长春开幕

2025-08-27

我国已建成5G基站459.8万个 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

2025-08-27

一见·6→26,看上合发展壮大的“行动密码”

2025-08-27

心相近|中国人民对柯棣华的高尚品德“永记在心”

2025-08-27

环城绿道成为“心头好”

2025-08-27

全运会明天开票!赛程1.0版新鲜出炉→

2025-08-27

国家统计局:2024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增长14.2%

2025-08-27

保下来→活过来→火起来!文化地标“串珠成链” 释放新业态激活消费新潜力

2025-08-27

AI绘画、打碟、咖啡拉花……“新”“潮”“酷”点燃银发经济新热力

2025-08-27

三年制培訓助力澳門建設「演藝之都」金沙中國「舞台技術及活動製作課程」首屆學生畢業

2025-08-27

新生代活力承接醒獅傳統精神第十二屆「獅王爭霸國際賽2025—美高梅盃」10月媽閣盛大開鑼

2025-08-27

弘揚民族自豪感及愛國精神新濠組織同事參觀抗戰紀念展覽

2025-08-27

天津:小山楂映红致富路 公益金助力老区产业蝶变

2025-08-27

南都物业上半年净利增超5倍,董事长韩芳去年薪酬降37%至151万元

2025-08-27

药代向30余名医生现金行贿192万,换来百神颗粒超千万销售额

2025-08-27

2025世界中餐非洲大赛将于10月开赛

2025-08-27

热点追踪|科技赋能 宠物的未来生活长啥样?

2025-08-27

《死神来了:血脉诅咒》首周末票房破6000万 极致感官刺激震撼大银幕

2025-08-27

2025安全用妆科普宣传周媒体动员会在津举办

2025-08-27

白酒板块午盘下跌 贵州茅台下跌1.44%

2025-08-27

把脉年轻群体,五粮液推出“29°五粮液·一见倾心”高端低度酒

2025-08-27

从好房子到好生活,贵阳万科未来溪地以热势印证“未来社区”品质

2025-08-27

从“修修补补”转向“提前预防” 数字化赋予文化遗产“数字生命”筑牢全天候“防火墙”

2025-08-27

人工智能以怎样速度改变世界?未来如何?“π”“升维”“突破” | “划”关键词↓

2025-08-27

700.6万件,增长!激活“沉睡专利”护航企业创新发展 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

2025-08-27

向“新”向“绿”,新突破!能源“大动脉”再添“多重保险” 夯实经济硬支撑

2025-08-27

文化中国行丨窑洞做教室、砖石当桌椅 重温抗大里的热血青春

2025-08-27

到2035年 山西省黄河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1.79万亩

2025-08-2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将举办3场记者招待会、3场记者见面会

2025-08-27

公安机关公布涉灾情、险情等领域网络谣言10起典型案例

2025-08-27

商务部:将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 提高出口退税申报效率

2025-08-27

商务部:将于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5-08-27

创新消费场景,商圈好买更好逛

2025-08-27

家门口修路 脱贫户增收

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