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村遗址:近观“仰韶标尺”,触摸文明曙光

新华社2025-08-10

正值暑假,开放一个多月的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内,游客络绎不绝。

从空中俯瞰,这座设计上别出心裁的“下沉式”博物馆,与绿意盎然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融为一体——泥土之下,黄河流域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完整而连续的文化风貌层层叠压。

1964年,一位村民挖红薯窖时的偶然一铲,让这座时间跨度长达3500年,涵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及商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重现人间。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大河汤汤,文明煌煌。郑州大河村遗址,正以鲜活的形式,讲述着中原先民从原始聚落走向文明社会的壮阔历程。

黄河边的仰韶文化标尺

立秋了,热气不减。大河村遗址考古工作站内,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90后”工作人员杨猛正在聚精会神地整理着陶片。

“这些都是我们2024年发掘出土的陶片。”轻托起一片灰色陶片,杨猛兴致勃勃地向记者科普,“看,这是夹砂灰陶,上面是绳纹。”

这是大河村遗址发掘现场(2025年7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卓如 摄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北部,北距黄河不过几公里,距今约7000年至3500年。

1972年至今,该遗址已进行过30余次考古发掘工作。据了解,2018年以来,大河村遗址第三阶段系统发掘持续进行,一系列重要成果不断涌现。

跟随杨猛来到发掘现场,只见简易植被覆盖的地表上,一个个探方整齐排布,里面清晰展示着考古人员最新揭露的遗迹。

“这是我们新发现的仰韶晚期的房子。”杨猛指着考古探方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大河村就发现了采用‘木骨整塑’技术建造的‘三室一厅’,面积达50平方米,且保存较为完好,可谓仰韶时期的‘豪宅’。”

房屋、城墙、带瓮城结构的环壕、墓葬区、地震遗迹……近年来的一系列新发现,让大河村遗址的内涵更为丰富、面貌愈发清晰。

“以往人们认为大河村是一个‘村’,最新的考古材料表明,这里是一座具有一定级别的‘城’。”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介绍,大河村遗址总面积达53万平方米,存在坚固的防御设施、明显的功能区划,应是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河洛古国城市群的东部重镇。

值得一提的是,大河村遗址因拥有华夏民族进入文明阶段关键时期——仰韶文化产生、发展、消亡的完整脉络,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

“当其他遗址的年代难以判定时,考古学家只需将其与大河村遗址的文化层比对,便能确定大致年代。”杨猛这样理解大河村遗址的“标尺”作用。

“在仰韶文化晚期,中原地区其他仰韶文化遗址逐渐衰落的时候,大河村文化崛起,补上了中原地区完整文化序列的关键一环。”在顾万发看来,大河村遗址从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延续至龙山文化以及夏、商时期,是中华文明延续性的直接例证,“这是中原地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一抹亮色。”

星空下的和合之城

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展厅C位,一件彩陶双连壶备受关注,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流连。

2025年6月14日,参观者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内拍摄展品彩陶双连壶。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谈及彩陶双连壶的发现故事,顾万发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20世纪70年代,大河村遗址发掘工作正在进行,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的夫人张玉范,也是考古工作人员之一。

一天,张玉范在驻地整理出土陶片,她的老师严文明先生前来参观。

“有什么我能作点贡献的?”严先生问。

“严老师,您看这两件东西是啥?”面对形状奇特的碎陶片,正一筹莫展的张玉范说,“长得差不多,但都有缺口,试了很久都拼不出完整的器物。”

严先生稍稍看了几眼后,随即点拨道:“想没想过,它俩可能是一个东西?”

就这样,独一无二的彩陶双连壶,再次打破了公众对于仰韶时期陶器的认知。

“两壶并列,内部相通,纹饰整体相似而又细节不同。”顾万发说,对于这件器物的功用,学界有部落结盟、两族联姻等不同观点,“但都认为它是和平、友好、相敬、相亲的象征。”

如果说双连壶传递着和平友好团结的基因,那么彩陶纹饰则蕴藏着文明密码。

绚丽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作为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这一时期,在黄河流域持续稳定发展。“尤其是在距今约6000年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外影响,为后来统一中国的建立打下了重要根基,形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说。

2025年6月14日,参观者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观看展品。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丰富多彩的纹饰,记录下先民们的生活智慧、精神信仰与审美追求。在大河村遗址,最具代表性的彩陶纹饰莫过于太阳纹、彗星纹等宇宙主题图案。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而农业与天文学和历法息息相关。”历史文化学者阎铁成说,“大河村先民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和总结太阳和星体的一些运行和变化规律,并将它们生动形象地绘制在陶器上,应该是他们对天象认识成果的记录。”

以大河村遗址出土的一件白衣彩陶钵为例:将彩陶钵的纹路展开,能看到外围有12个太阳,内圈太阳的外围,还有24处连缀成圈的三角形,象征着太阳的光芒——这或许意味着大河村先民有了对年、月等时间观念的雏形。

不止大河村,在与该遗址相距不远的双槐树、青台等遗址,考古人员此前还发现了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圜丘形天坛遗迹等。

“这表明在5000多年前,中原地区的先民们就对天文学知识体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具有了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顾万发说。

五千年文明交融弦歌不改

“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的史前时期,一条绚丽的‘彩陶之路’早已联通欧亚大陆。”据顾万发介绍,仰韶文化彩陶中常见的“西阴纹”,已向西传至乌克兰,“花瓣纹”则远传到乌拉尔山附近。

这种“遥远的相似性”仍在激起奇妙的涟漪。

今年7月底,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在河南举行,其中作为重要子活动之一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交流合作会”,落地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25年7月24日,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子活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交流合作会”的参会嘉宾在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会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及媒体智库代表,齐聚大河村遗址,共话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交流互鉴。

“大河村遗址本身,就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中西方文明交融特征。”顾万发举了两个例子,“新发现的城墙有的阶段是由土坯砖砌筑,这种建造技术最早可能是受到西方技术传入的影响;在研究彩陶太阳纹与太阳大气光象的关系中,发现大河村先民既有中国的赤道文化,也有西方的黄道文化。”

当我们将视角转向国内,大河村遗址也表现出四方通衢、文化汇聚的特征。

除中原本土文化因素外,来自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来自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以及江淮地区的双墩、崧泽文化等因素,都可以在大河村出土的遗物中找到清晰的踪迹。

“这表明大河村先民们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先进文化因素,形成了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明底色。”顾万发说。

如今,随着丰富的田野考古材料及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相继揭晓,以及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先民的生活细节不断被还原。

“作为我国首个全景式呈现仰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特别打造了大型沉浸式数字化展示项目‘仰韶印象’。”据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任朱璇介绍,这一数字项目综合运用了结构投影、动作捕捉、全景声效等前沿技术,将仰韶时期的社会图景复刻进博物馆中:穿行于茂密的丛林,耳边不时传来鸟叫声,环顾四周,仰韶先民们或是捕鱼狩猎、或是收割谷物、或是在彩陶上勾画日月星辰……

2025年6月14日,参观者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沉浸式参观体验。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以往逛博物馆,常常看不懂史前遗址,现在直接‘穿越时空’,走进了仰韶先民的日常生活。”游客吴萌说。

“下一步,我们在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及博物馆运营的基础上,将着力打造生态湿地修复区、原始农耕种植区和互动休闲体验区。”朱璇说,“预计今年下半年,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几公里外,滔滔黄河仍在奔涌……

文字记者:桂娟、袁月明

视频记者:任卓如、袁月明

海报设计:代云鹤

统筹:李欢、魏海、郜新鑫、王宇轩

四名宇航员搭乘美国“龙”飞船返回地球

2025-08-10

泰方指责柬方违反《渥太华公约》 柬方驳斥

2025-08-10

留澳学生被五名未成年人殴打致重伤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通报最新进展

2025-08-10

千岛群岛地区发生6.0级地震

2025-08-10

中国总领馆:在澳遭群殴留学生已脱离生命危险

2025-08-10

乍得前总理马斯拉被判20年监禁

2025-08-10

泽连斯基:乌美保持全天候、多层次接触

2025-08-10

日本新燃岳火山喷发 火山灰柱高达3000米

2025-08-10

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航道重新开放

2025-08-10

委内瑞拉议会谴责美国对委干涉企图

2025-08-10

“欧洲必须上桌” 俄美元首会晤在即 欧乌美在英国协调立场

2025-08-10

埃土重申反对以色列“重新军事占领加沙地带”

2025-08-10

美国“龙”飞船载4名宇航员返回地球

2025-08-10

档案中的家与国 南京市民在这里“遇见”祖辈面容

2025-08-10

7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4% 同比持平

2025-08-10

公交车变身城市“充电宝” 反向放电助力高温电力保供

2025-08-10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一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2025-08-10

直击甘肃防汛救灾一线 各方救援力量千方百计、全力以赴保民生保安全

2025-08-10

抢修干道、安置群众、恢复供电……多方力量全力投入榆中山洪灾害抢险救援

2025-08-10

學生住宿需求飆升 商廈改裝宿舍成新出路 業界冀優化措施減成本

2025-08-10

智慧、首发、首秀 透过关键词看第八届进博会第三场展前供需对接会

2025-08-1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佟麟阁:一腔热血荐轩辕

2025-08-10

妙想照进现实!中国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2025-08-10

成都世运会|奇迹归来 中国选手龚莉空手道摘金

2025-08-10

成都世运会|四川武术健儿高久尚在家门口夺冠

2025-08-10

交通运输部:甘肃榆中所有受灾村庄进村道路实现抢通

2025-08-10

甘肃榆中80%受灾区域恢复供电

2025-08-10

特写:挺进马莲滩

2025-08-10

今年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旅客量突破100万人次

2025-08-10

高净值投资者持续看好 香港财富管理业增长强劲

2025-08-10

广东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

2025-08-10

秀我中国丨WTT横滨冠军赛:孙颖莎晋级八强

2025-08-10

秀我中国丨WTT横滨冠军赛:王楚钦光速挺进八强,赛后肯定对手“实力非常强”

2025-08-10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探秘下一代机器人“大脑”

2025-08-10

未来人形机器人能做啥工作?来看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2025-08-10

大河村遗址:近观“仰韶标尺”,触摸文明曙光

202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