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政府今日(30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25年周年進度報告。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既定的推算方法,下一個十年期總房屋需求為419,100個單位,政府因而將供應目標定於42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七比三;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9.4萬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6萬個單位。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指,相較去年的約44萬個供應目標略為下調,屬於審慎調整,但整體方向仍然延續既定政策,他肯定政府在供應節奏上的改善。
葉文祺指出,在公營房屋方面,「頭輕尾重」的情況已被扭轉,政府預期未來五年平均每年可提供逾3萬個公營單位,較前幾個滾動五年期持續上升。他認為,這讓政策可由單純追求「量」逐步轉向提升「質」。例如「簡約公屋」在縮短輪候、改善不適切居所方面的過渡性功能已有成效;但隨著常規公屋及資助出售單位在後期陸續落成,應適時檢視和調整簡約公屋的規模,把更多資源聚焦於永久性社區及重建項目,以免簡約公屋成為恆常措施。
在需求方面,葉文祺提醒,外界要留意統計因素與政策推動之間的落差。隨著「留學香港」品牌及大學城的推進,非本地學生及部分新來港人才的住宿需求,未必完全反映在現行推算之內。這部分需求短期內或會集中在租賃市場,中長期亦可能轉化為置業需求。因此,他認為,需求面或有上調空間,有需要建立針對學生及人才住宿的監測指標,並隨實況作動態調整。
葉文祺同時指出,最新施政報告提及把新發展區3幅土地交予市區重建局,反映政府正考慮為舊區更新提供更多土地資源,有助促進市區重建步伐。儘管受重建影響的住戶十年的房屋需求由上年7萬減至今年5萬,但若未來新發展區與重建同步推進,需求或會持續上升,政策規模亦需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