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大地传捷报,宁夏农业领域2025年上半年在粮食单产提升、供销系统服务增效、绿色农资推广、良种选育突破等方面取得系列显著成就。这些成果有力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展现出宁夏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小麦单产创新高 技术良种齐发力
今年上半年,宁夏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成效卓著,多个示范点创下历史纪录。其中,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四支渠村宁春62号小麦单产提升百亩田平均亩产731.4公斤、千亩方平均亩产682.03公斤,创宁夏春小麦大面积单产纪录;红寺堡区弘德镇弘德村冬小麦单产提升百亩田平均亩产达到659.82公斤,创宁夏冬小麦大面积单产纪录;石嘴山市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春小麦单产提升千亩片平均亩产527.55公斤,取得了盐碱地小麦大面积单产新突破。这些成果得益于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更加突出“大面积”,在全区打造小麦千亩高产示范典型,集成示范推广小麦培肥精播早灌技术,狠抓药剂拌种、顶凌早播、早灌头水、“一喷三防”等关键环节技术到位,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直接到户、良法直接到田。
“示范片宁春62号、宁春58号等优质高产品种应用面积占比超九成,春小麦‘药剂拌种’‘一喷三防’技术全覆盖,小麦头水较常年早灌3-5天,关键环节技术到位率明显提升。”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中南部地区小麦遭遇了严重的春夏连旱,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担,强化农情调度,及时启动农业抗旱四级应急响应,积极争取救灾资金,组建7个技术指导组,赴受旱县区分类施策落实农艺抗旱措施,全力推进小麦稳产增产。
供销系统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上半年以来,宁夏供销合作社系统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为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资、控股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元,同比劲增45.13%,增幅高居全国第二位;全系统利润总额达1.69亿元,同比增长3.58%,完成年度目标的52.8%,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这份成绩单彰显了供销系统澎湃的发展动能。农资保供稳中有进,储供化肥43.78万吨,增长8.85%。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持续扩大,达166.24万亩次,增长14.31%。为农服务根基不断夯实,新建“百供通”经营网点83个,平罗、中宁等地创新“村社共建”模式取得实效。重点项目支撑有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项目11个,完成投资870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3%,为发展蓄积后劲。
聚焦下半年冲刺全年目标,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将“五路并进”:
咬定全年销售总额160亿元、利润3.2亿元等目标不放松。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机制,突出抓好重点骨干企业“五项赋能”,狠抓降本增效,提升经营质效和对系统贡献度。
深化改革方面,争当改革标杆,深化业绩考核、薪酬激励等机制改革。各市县社加快落实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发展12项措施,在组建企业、盘活资产、拓展业务、转换机制上求突破。大力推进“百供通”扩面提质,高标准建设“千县千社”示范基层社。
同时,聚焦主业,农资保供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保障量足质优价稳。农化服务突出“精”,确保全年服务规模达300万亩次。农产品流通做到“活”,常态化开展“宁夏特产供销行”和“一县一品·供销大集”,力争销售额达100亿元。再生资源回收重在“引”,内引外联培育龙头企业,区本级力争业务布局“破冰”。
此外,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深化“四争”活动,围绕主责主业争取牵引性重大项目。主动融入“十五五”规划编制,谋划长远支撑项目。
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曹学云表示,全系统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扎实工作,创新进取,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交出优异“供销答卷”。记者从宁夏供销合作社获悉,该社日前就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工作发出通知,全面部署推动绿色优质农资供给,旨在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良种攻关成果丰硕
上半年,宁夏种业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种业振兴决策部署,聚焦“五年见成效”目标,开展了84组、830个品种、408点次的国家及自治区品种试验,审定了42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并打造了16个新品种展示评价示范园,展示优新品种904个(次)。
“今年上半年,我们通过严格的试验和审定,筛选出更多适应我区不同生态区域、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好种子’,直接服务于田间地头,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更多优质选择。”自治区种子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展示示范园如同品种“超市”,让农民、合作社和种子企业能够直观对比、现场观摩,加速了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打通了良种到田的“最后一公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星品种宁春62号的持续突破。“经宁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组织专家严格测产,在中宁县禾园农业合作社种植的300亩宁春62号春小麦示范田,其中2.15亩实收亩产达到773.71公斤,再次创下该品种春小麦单产最新纪录。”培育者、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喜激动地说。据悉,该品种已连续两年刷新宁夏灌区春小麦最高单产纪录,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宁春62号,是宁夏小麦育种领域的重要突破,其分别于2021年、2024年通过宁夏区审和国审,成为近年来西北地区审定的综合品质最优的春小麦品种之一。
产量表现上,宁春62号持续发力,近年来在宁夏区域试验、西北春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各类试验数据中充分验证了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而在连年的高产创建中,2024年在永宁县李俊镇宁化村示范种植600亩,组织专家测产5.8亩,平均亩产734.3公斤,创造当年宁夏灌区春小麦最高产量纪录。“今年该品种最高年产量能增加近40公斤,得益于对该品种逐年提纯复壮和优中选优技术利用,使种子质量逐年提高;同时通过平整土地、精量播种、使用缓释肥、早灌头水,病虫草害防治等多项技术的利用,使该品种的潜力进一步发挥。”张双喜表示。
近年来,宁夏持续推进青铜峡市玉米、西吉县马铃薯、平罗县蔬菜、盐池县杂粮杂豆4个国家级种业基地持续建强和13个自治区农业特色产业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这不仅是宁夏重要农作物和地方特色作物的种子“摇篮”,更是保障区域乃至全国种源安全的关键节点。
“全区已落实制种面积40万亩,为保障种子源头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调度农作物春播商品种子1.77亿公斤,并组织储备国家救灾备荒种子39万公斤、自治区救灾备荒种子30万公斤,组织县区、种企落实抗旱救灾种子保供,圆满完成了农业生产用种保障工作。”自治区种子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针对品种试验管理、网络销售新业态监管、种子应急保供、制繁种面积拓展等挑战,持续强化品种审定、市场监管、供种保障和基地建设,着力做亮“好种子,在宁夏”品牌,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筑牢种业根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