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智慧海洋牧场 丰盈“蓝色粮仓”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5-07-30

从近海到远海,从浅蓝到深蓝,从小渔船到网箱再到移动养殖工船……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与探索,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模式的革新步入新的阶段。

海水养殖历经了鱼、虾、贝、藻、参五次产业浪潮,如今正面临着第六次深远海养殖浪潮的冲击。近年来,青岛市践行“大食物观”,在深远海养殖领域持续突破,推动产业从近海向深蓝迈进,已形成深水抗风浪网箱、大型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耕海牧渔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挺进深远海 开拓更广阔养殖空间

随着近海养殖规模的扩大,淡水和近海养殖空间愈发有限,解决14亿多人口水产品保供的问题,挺进深远海成为必然趋势。

“去年青岛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106万吨,其中来自海洋养殖的占比就达到99%。作为我国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发源地,青岛在养殖面积上已经不占优势,发展重心已经转向种业和深远海养殖。”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距青岛120海里的黄海海域,就有一片总面积达553.6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深蓝1号”“深蓝2号”大型网箱在此处水下进行养殖作业。俯瞰视角下,如同蔚蓝色的海面上飘着一朵黄色的花。

“现在‘深蓝3号’网箱也已经建设完毕,等待着拖航指令,随时可入海进行养殖作业。这三个网箱目前也是世界上养殖水体最大、科技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网箱,单箱养殖水体有9万立方米,最大养殖量总计可达到50万尾。”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军才介绍。

别看离岸距离远,通过卫星可以实时传输网箱养殖画面,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浪涌情况、天气情况,同时网箱自动调整高度升降到合适的水温高度,还有自动投喂系统、补光系统等,有了智能系统的加持,只需三个人就能操控网箱养殖。此外,所有数据都会上传至中控中心,一有故障,中控中心马上就能知道,极大地提高了养殖作业效率。

深远海养殖最大的优势在于养殖空间大,且水域干净。得益于黄海冷水团温度低、水质优良、溶解氧丰富等特点,三文鱼、鲑鳟鱼类等高端水产品在网箱里茁壮成长。

“我们是陆海接力养殖三文鱼,海上养殖周期非常短的,在陆基从100克养到两公斤左右,大约7个月,然后再将苗种拖到远海,大概8-10个月的生产周期就能长到4-5公斤,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推向市场,两年可以出三次鱼。这几年我们也实行了几次规模化收鱼,最大的一次一次性收鱼900多吨。目前国内三文鱼市场大量依赖进口,与进口三文鱼相比,国产三文鱼缩短了进入市场的时间,自然口感会更新鲜。”刘军才认为,抓住海洋经济这片真“蓝海”,深远海养殖大有可为。

“逐优而养” 养殖工船变身移动渔场

今年4月,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15万吨级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青岛交付运营,10月份将交付运营第三艘养殖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形成“三船联动”后,预计年产海水鱼将突破1万吨,成为全球首个规模化运营的养殖工船舰队。

与网箱养殖相比,养殖工船如同“海上游牧民族”,哪里水质优良、哪里更适合养殖,船便驶向哪里,开辟了“蓝色粮仓”新赛道。

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记者从青岛国信集团了解到,“国信1号2-1”船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有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22个养殖试验池、加工车间、饲料间、直升机平台、养殖集控室、船舶中控室等功能区。构建了船舶综合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养殖中控和船舶监控信息集成,实现了全养殖流程自动化信息化能力。以自动投饲系统为例,可通过轨道箱车将饲料输送到每个养殖舱上方的投饲料处,根据系统设定参数自动进行分舱投喂,可实现多鱼种养殖,单仓最大投喂量约为一吨。

养殖工船“国信1号2-1”模型。郭诗瑀 摄

青岛国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代养殖工船以“适渔性”为核心设计原则,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信息一体化等领域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船舶整体布局、适渔性、安全性及作业精准度显著提升,实现鱼苗入舱、成鱼起捕、投饲及加工等核心生产环节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全船整体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升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人力成本降低20%。

昔日渔民“逐水而居”的智慧,如今升华为移动工船的“逐优而养”。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养殖工船可一直处在最适宜生长的海域和温度,实现全年养殖。

深耕海洋种业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刘军才来说,他们公司面临最大的制约是种苗。目前,我国养殖业所需的三文鱼受精卵和种苗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就算实现规模化养殖,但种业掌握在国外手中。

“我们要在全国东拼西凑购买种苗,由于没有统一的养殖技术、投喂、用药等方式,种苗容易发生各种问题,非常制约发展。”刘军才告诉记者。

与养殖三文鱼相反,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是贝类四倍体制种和牡蛎全三倍体生产技术,目前做到了四倍体牡蛎种质完全自主可控,达到了种质国际规模最大和制种技术领先;育成2个水产新品种:长牡蛎“前沿1号”和福建牡蛎“前沿2号”,是我国唯一的三倍体贝类新品种。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平告诉记者,近几年累计供应苗种超过40亿片(约800亿粒),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倍体牡蛎生产国。

海洋种业是“总部经济”,附加值高,通过把控种质资源,企业可以将“苗”持续不断进行销售,为“总部”带来高效益,因此,抓住海水养殖的种业“前端”非常关键。

对此,去年6月,青岛成立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由行业领军专家领衔,围绕“三鱼一虾一贝”等重点品种,开展水产种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应用技术、战略前瞻技术等重大技术项目攻关,积极探索水产育种成果转化创新示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 郝凌峰 郭诗瑀

暨南大学学子“三下乡”助力潮州文化“出海”

2025-07-31

为和平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2025-07-31

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2025-07-3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胜利·历史贡献)——访日本八路军新四军战友会副会长兼事务局长小林阳吉

2025-07-31

联合国就落实“两国方案”发布宣言

2025-07-31

2025-07-31

暑假遛娃必衝!兩大親子活動邊玩邊學超帶感

2025-07-31

马永丰太平财险总精算师任职资格获批

2025-07-31

管星大家财险董事会秘书任职资格获批

2025-07-31

丁峰大地财险董事任职资格获批

2025-07-31

卓志新华人寿独立董事任职资格获批

2025-07-31

孙敏太平洋健康保险审计责任人任职资格获批

2025-07-31

薛咏贤太平洋健康保险总经理助理任职资格获批

2025-07-31

东吴财险报批和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和费率获批

2025-07-31

孙艳丽安盛环球再保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总经理任职资格获批

2025-07-31

7月31日央行开展283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2025-07-31

马来西亚总理说泰柬同意停火

2025-07-31

刘建超访问新加坡

2025-07-31

解锁智造密码:白酒行业首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的破题之道

2025-07-31

2024年商业特许经营TOP300发布

2025-07-31

加快奶业纾困  农业农村部发布8项措施落实产业扶持政策

2025-07-31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主题曲MV发布 黄子弘凡《重如尘埃》致敬小人物

2025-07-31

穗港签署合作安排 推7项举措深化药品监管合作

2025-07-31

贵州跨境人民币业务突破130亿 470户企业获益

2025-07-31

贵州上半年金融运行稳健 存款增613.8亿贷款增1280.1亿

2025-07-31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2025-07-31

中央网信办:8月1日起开展为期20天的“清朗·成都世运会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31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01%

2025-07-31

国家统计局: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

2025-07-31

第一观察|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

2025-07-31

中国海警位中国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执法巡查

2025-07-31

政策“不松劲”、消费“有新招”、市场“反内卷”——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

2025-07-31

北京: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2025-07-31

黑幫開信託公司洗錢400億 警首破相關案件拘82人

2025-07-31

“绿”喊“823还有7席蓝营民代” 他预言:是不可能的任务

2025-07-31

白平国寿财险董事、董事会秘书任职资格获批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