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下午外面有些闷热,在辽宁大连瓦房店市复州城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孙淑媛在带领舞蹈队进行排练,为表演节目做准备,她嘴角含笑告诉记者:“之前我们活动的地方都是在居民区找一个毛坯房或是车库什么的,条件不好冬天冷夏天热,一跳舞鼻子里呛的是水泥灰。镇上建了这个爱心驿站告诉我们可以在这里面搞活动,再也不怕寒冬酷暑,现在真的是太享福了。”
这个实践拓展点原来是大河农场的闲置服务室,经过改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拓展点,在工作日每天都有活动,活动计划提前在拓展点门外墙上公示,有评剧演出、非遗复州皮影体验、舞蹈、唱歌表演等。拓展点也是“爱心驿站”,是居民常来常往的“老人之家”,为老年人提供义务理发、义诊、免费拍证件照等服务。
瓦房店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为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瓦房店市积极创新、主动探索,将打造文明实践拓展点作为关键突破口,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优化提升、融合发展,助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发展。
瓦房店市友谊小学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太阳街道王店村文明实践拓展点彩排节目。
整合资源建阵地
瓦房店市红沿河镇大咀村是渤海旁边的一个小渔村,是今年新晋的全国文明村。进入村里只见村容整洁,村道绿树成荫,大咀村二道房屯的小广场成为村民纳凉的好去处。
小广场的对面就是村里的文明实践拓展点,是利用大咀村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书记李长顺家的小卖店而设立,村里将党群服务站也设在这里。在村里的支持下,在拓展点内准备了雨伞、打气管、常用的工具农具等,方便村民使用。
“过去出海回来没啥事做,现在到这有活动的场所,看书打牌都行,村里有什么新信息这里也能同步看到。”渔民陈长明成为拓展点的常客,在学生放学下校车的时候就帮助维持秩序。
“这里也是志愿者的集合点,是向村民宣传精神文明提升文明素质的好场所,村部是文明实践站离村民较远,去拓展点村民就近方便。当初选这个地方作为拓展点的时候,有一个方面就考虑小店对面有一个小广场,能兼顾户外文体活动。”大咀村党总支书记赫兆斌向记者介绍。
在东马屯村记者刚到利用饭店虎峪山庄的餐厅改造成文明实践拓展点,屋里摆有书籍、象棋、扑克牌等,可供村民在这里娱乐与学习。许屯镇东马屯村是辽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优良,2023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虎峪山庄地处村里的交通要道,与东马屯河相邻位置较好,方便村民在此相聚。山庄主人孙传亮本身也是一名党员,愿意为村里提供一些设施并管理好拓展点。“今年村里搞人居环境整治,我们多次利用这里的场地召集开会,向大家宣讲垃圾分类等相关内容,促进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东马屯村党支部书记马振东告诉记者。
2024年12月,瓦房店市以打造文明实践阵地拓展点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文明实践阵地优化提升,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盘活闲置的学校旧址、厂房仓库、商品楼房等空间资源,利用中心户、商店超市、电商驿站、乡村小店等人员密集区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打造文明实践拓展点。
瓦房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秦向记者介绍,市委宣传部组建6个专项督导组,构建常态化督导机制,通过“全覆盖式巡查、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整改”模式,对文明实践所、站及拓展点开展地毯式督导,推动文明实践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瓦房店市复州城永丰社区居民在文明实践拓展点排练扇子舞。
创新活动有特色
村民不用花钱,凭在村里获得的积分就可以到“积分超市”换取热水壶、盆、卫生纸等日常用品,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古台村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活动,深受村民欢迎。村民张宝莲告诉记者:“我从积分超市兑换过白钢盆、洗衣粉、水壶等,把家里的院子收拾干净整洁就能获得积分,何乐而不为,这是村里鼓励大家都讲文明。”
随着复州城镇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古台村环境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古台村为进一步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制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从而提升村容村貌的质量。
古台村党总支书记殷秀介绍说,村民获得的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用品,如电饭锅、盆、洗衣液、热水壶、卫生纸等,鼓励全村共同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村庄。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建设者”,不仅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更以“庭院小美”汇聚成“乡村大美”。
瓦房店市积极开展文明实践调研工作,选取5个村的1000名群众和20名文明实践站站长参与问卷调查,深入分析整理问卷数据,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结合春节、元宵、雷锋纪念日等传统节日以及重要时间节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拓展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瓦房店市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脉络、民俗风情与红色故事等优质文化资源,巧妙融合复州鼓乐、辽剧、皮影戏等传统优秀文化元素,精心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契合群众文化喜好、彰显新时代精神风貌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2025年初以来,全市各文明实践所、站、拓展点紧密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达3600余场次。
伴随文明实践工作的持续深化拓展,瓦房店市已培育30多个特色品牌项目。如三台乡满族特色民俗展演,生动展现满族民俗文化魅力;谢屯镇“山海谢屯”宣讲团,深入基层传递党的声音;“文明在路上”志愿服务项目,以实际行动弘扬文明风尚。这些品牌项目类型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与推动作用,有力促进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发展。
瓦房店市谢屯镇香洲社区居民在文明实践拓展点外进行打鼓表演。
文明小店遍乡村
每个村庄都有小超市、小卖部、便利店等乡村小店,如今在瓦房店这些乡村小店大多变身为“文明乡村小店”。在乡村振兴的宏大战略推进过程中,瓦房店市涌现出的“乡村小店”成为了当地基层治理与乡村发展的创新典范。
“乡村小店”的诞生,源于瓦房店市九龙街道肖炉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新军,他在驻村调研后决心打造一个能深入乡村、贴近村民的基层治理与服务平台,涵盖党群服务、小店书屋、基层治理等功能,“乡村小店”应运而生。
2024年,瓦房店地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拓展点与乡村小店完美融合,这一以乡村传统小卖店为基础升级打造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也成为一个个乡村文明实践拓展点,深度契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小店以志愿服务为手段,以满足村民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九龙街道肖炉村金三角便民商店是“1号乡村小店”,身为肖炉村村民小组长的“店主”包日琴,向记者生动讲述了“乡村小店”建设以来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自从将便利店打造为‘1号店’以后,老百姓们到家门口的小店就能了解政策,还可以通过‘党员代办’办理一些业务,时不时还有专家给我们上课科普,参加打扫卫生、志愿服务等活动还能获得积分兑换奖品,大家心越来越齐、越来越有劲儿了。”
乡村小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为指导,依托乡村小店志愿服务队,构建了以村民为主体的基层自治工作模式。小店成为了收集民意的前沿阵地,村民们在这里交流想法、反映问题。同时,通过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解决邻里矛盾,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瓦房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特色推广文明实践点建设,秉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加强队伍建设、培育特色品牌和强化宣传推广,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布局更合理、活动更丰富、品牌更响亮,为瓦房店市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