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夏季提前进入“炙烤模式” 会带来哪些经济影响

第一财经2025-07-11

对于北半球而言,今夏的“炙烤模式”来得比预期早。

在刚刚过去的6月,法国首都巴黎达到42.3摄氏度的高温,突破1947年纪录;巴黎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因热胀冷缩向西倾斜20厘米。在南欧,西班牙、葡萄牙的气温一度超43摄氏度。在北美,美国凤凰城机场跑道热裂……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平均地表气温为16.46摄氏度,比1991~2020年的6月平均气温均值高出0.47摄氏度。其中,欧洲大陆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经历了两次显著的热浪。

世界气象组织(WMO)预警,2025~2029年这五年间,有80%的概率出现最暖年份,全球升温超1850~1900年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的概率达86%,“这对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变暖放大“热穹顶”效应

虽然北半球刚刚进入7月,但多地已感受到滚滚热浪。以欧洲为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欧洲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持续增加。到2050年,约半数欧洲人口可能在夏季面临高热或极高热应激风险,其中南欧地区尤为严重,东欧、西欧和中欧地区的风险水平也将显著攀升。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第六区域协会(欧洲)区域气候中心网络数据,自1950年以来,欧洲三分之二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出现在2000年之后。

欧洲大部分地区在过去多年不仅日间的高温天数增多,“热带夜”的数量也同步增加。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表示,6月,地中海沿岸地区出现了10~15个“热带夜”,而这些地区在6月份通常不会出现“热带夜”现象。所谓“热带夜”,即夜间平均气温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上。“热带夜”频繁出现,使得人们难以从白天的高温中恢复,增加了与高温相关的健康风险。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此次北半球遭遇的热浪与持续的高压系统“热穹顶”有关。所谓“热穹顶”是指,暖空气被困于地表附近,造成持续炎热、晴朗且干燥的天气。

近年来越来越显著的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放大了“热穹顶”效应。世界气象组织今年3月发布的《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很可能是首个全球年均温度较工业化前(1850~1900年平均值)升温超过1.5摄氏度的年份,升温幅度约为1.55摄氏度,成为175年来最热的一年。提供全球陆地温度数据的Berkeley Earth、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维护的地球温度监测系统GISTEMP等多项数据集均表明,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在加剧。

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六大区域的监测显示,1991年以来,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地区表面平均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变暖速度明显超过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较上一个30年(1961~1990年),每10年分别增加0.40、0.28和0.23摄氏度。

气候系统变暖的持续,使得全球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的趋势近些年来显著加速。众所周知,海洋表面温度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变量,能够影响较大范围的天气与气候。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数据,2024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比2023年升高0.07摄氏度。同时,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数据一致表明,2024年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也达到历史新高。

热浪或使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与高温对应的是极寒。目前,正值冬季的南半球,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等国家在6月刚经历了破纪录的寒潮。对于日渐频繁的异常气候,世界气象组织认为,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等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因素相结合的共同作用,正在成为搅动全球格局的“推手”。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回顾2025》显示,2024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了0.8%,达到378亿吨,创下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一上升导致2024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创纪录的422.5PPM,比2023年高出约3PPM,超出工业化前水平50%。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监测显示,全球变暖下,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3~7年周期的冷暖振荡现象(ENSO)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显著增强。比如,在ENSO暖事件时,拉丁美洲和我国长江流域易出现洪涝灾害,而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易遭受干旱。

以热浪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不仅改变全球地貌环境,同时会导致干旱和野火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统计显示,去年,热带气旋、干旱、野火、热浪与暴雨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事件导致新增流离失所的人数达到自2008年以来最高纪录。至2024年中,冲突加剧、干旱和国内粮食价格高涨等各种因素的叠加效应,导致全球18个国家的粮食危机不断加剧。

7月3日,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3~2025年全球干旱热点地区报告》显示,在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和水资源持续承压的背景下,2023年以来全球经历了一些有记录以来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的干旱事件,全球正面临严峻的干旱挑战。

根据安联集团旗下研究机构Allianz Research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一天极端高温(气温超过32摄氏度)造成的影响相当于停工半天,“热浪将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0.6个百分点”。

世界气象组织呼吁,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比如,需要加强全球早期预警体系建设。目前全球仅有50%的国家具备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同时,各国之间技术和资金合作的加强不容忽视,急需共同投资利于建设覆盖全球的“早期预警系统”。国际社会共享气象、海洋和极端天气数据,也利于发展中国家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气候领域的投资与金融领域合作同样必不可少。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国际金融机构、气候基金要增加对气候变化应对的融资支持,鼓励发达国家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提升气候金融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使资金真正用于最脆弱群体。

政策“组合拳”接续发力稳就业稳企业 | 政策亮点、着力点解读↓

2025-07-11

经济向好、出口亮眼、潮玩火热……活力值拉满!多维度透视经济澎湃动力

2025-07-11

@广大考生,录取通知书陆续派送 | 签收注意事项解答梳理↓

2025-07-11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对缅北白所成等21人依法提起公诉

2025-07-11

相知相亲 和合共生——习近平主席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汇聚智慧和力量

2025-07-11

推动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和音)

2025-07-11

强降雨持续影响多地:多部门联动抢险救援 争分夺秒守护民众安全

2025-07-11

高温天气下民生保障“不降温”:多地推出防暑降温举措护航生产生活

2025-07-11

2025年继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重点向这个群体倾斜

2025-07-11

联合国:美国制裁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人权专家“不可接受”

2025-07-11

避暑游、研学游、亲子游全面开花 暑期旅游市场热力十足

2025-07-11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旅游市场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

2025-07-11

68款移动应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

2025-07-11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2025-07-11

深化交流互鉴 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搭建沟通桥梁

2025-07-11

专访丨“全球文明倡议意义深远”——访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

2025-07-11

3位外国友人讲述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故事——大道同行 和合共生

2025-07-11

赛事经济持续火热 点燃城市消费活力

2025-07-11

国家药监局:我国注册和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稳步增长

2025-07-11

大阪世博会迎来中国国家馆日

2025-07-11

美要“路线图”,俄提“新想法”,俄美外长会谈细节披露

2025-07-11

特朗普称未收到关税信函的贸易伙伴或也将面临关税

2025-07-11

世界气象组织:沙尘暴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损失日益增加

2025-07-11

热射病≠普通中暑!医生:出现这些症状立刻就医

2025-07-11

中国进出口银行上半年投放对外贸易领域贷款超6100亿元

2025-07-11

日本鹿儿岛县近海近20天震度1以上地震超1800次

2025-07-11

涨多少?怎么算?带你了解2025年基本养老金再调整

2025-07-11

刚果(金)卫生部长:该国霍乱疫情进入“急性阶段”

2025-07-11

再被捕后首次传唤调查 尹锡悦预计不会出席

2025-07-11

美日韩举行空中联合演习

2025-07-11

差异化体验、数字赋能燃动文旅消费热力 需求升级激活“夏日经济”新发展

2025-07-11

多地多部门推出贴心举措应对“烤”验 保障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2025-07-11

闻“汛”而动筑牢防线 多方协同全力抢险救援 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2025-07-11

11.6%、12%,一降一升!“数”读解锁绿色发展的中国答案

2025-07-11

多地调整公积金存缴基数 如何影响你的公积金?

2025-07-11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