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夏季提前进入“炙烤模式” 会带来哪些经济影响

第一财经2025-07-11

对于北半球而言,今夏的“炙烤模式”来得比预期早。

在刚刚过去的6月,法国首都巴黎达到42.3摄氏度的高温,突破1947年纪录;巴黎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因热胀冷缩向西倾斜20厘米。在南欧,西班牙、葡萄牙的气温一度超43摄氏度。在北美,美国凤凰城机场跑道热裂……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平均地表气温为16.46摄氏度,比1991~2020年的6月平均气温均值高出0.47摄氏度。其中,欧洲大陆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经历了两次显著的热浪。

世界气象组织(WMO)预警,2025~2029年这五年间,有80%的概率出现最暖年份,全球升温超1850~1900年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的概率达86%,“这对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变暖放大“热穹顶”效应

虽然北半球刚刚进入7月,但多地已感受到滚滚热浪。以欧洲为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欧洲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持续增加。到2050年,约半数欧洲人口可能在夏季面临高热或极高热应激风险,其中南欧地区尤为严重,东欧、西欧和中欧地区的风险水平也将显著攀升。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第六区域协会(欧洲)区域气候中心网络数据,自1950年以来,欧洲三分之二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出现在2000年之后。

欧洲大部分地区在过去多年不仅日间的高温天数增多,“热带夜”的数量也同步增加。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表示,6月,地中海沿岸地区出现了10~15个“热带夜”,而这些地区在6月份通常不会出现“热带夜”现象。所谓“热带夜”,即夜间平均气温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上。“热带夜”频繁出现,使得人们难以从白天的高温中恢复,增加了与高温相关的健康风险。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此次北半球遭遇的热浪与持续的高压系统“热穹顶”有关。所谓“热穹顶”是指,暖空气被困于地表附近,造成持续炎热、晴朗且干燥的天气。

近年来越来越显著的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放大了“热穹顶”效应。世界气象组织今年3月发布的《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很可能是首个全球年均温度较工业化前(1850~1900年平均值)升温超过1.5摄氏度的年份,升温幅度约为1.55摄氏度,成为175年来最热的一年。提供全球陆地温度数据的Berkeley Earth、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维护的地球温度监测系统GISTEMP等多项数据集均表明,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在加剧。

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六大区域的监测显示,1991年以来,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地区表面平均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变暖速度明显超过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较上一个30年(1961~1990年),每10年分别增加0.40、0.28和0.23摄氏度。

气候系统变暖的持续,使得全球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的趋势近些年来显著加速。众所周知,海洋表面温度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变量,能够影响较大范围的天气与气候。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数据,2024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比2023年升高0.07摄氏度。同时,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数据一致表明,2024年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也达到历史新高。

热浪或使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与高温对应的是极寒。目前,正值冬季的南半球,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等国家在6月刚经历了破纪录的寒潮。对于日渐频繁的异常气候,世界气象组织认为,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等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因素相结合的共同作用,正在成为搅动全球格局的“推手”。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回顾2025》显示,2024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了0.8%,达到378亿吨,创下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一上升导致2024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创纪录的422.5PPM,比2023年高出约3PPM,超出工业化前水平50%。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监测显示,全球变暖下,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3~7年周期的冷暖振荡现象(ENSO)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显著增强。比如,在ENSO暖事件时,拉丁美洲和我国长江流域易出现洪涝灾害,而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易遭受干旱。

以热浪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不仅改变全球地貌环境,同时会导致干旱和野火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统计显示,去年,热带气旋、干旱、野火、热浪与暴雨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事件导致新增流离失所的人数达到自2008年以来最高纪录。至2024年中,冲突加剧、干旱和国内粮食价格高涨等各种因素的叠加效应,导致全球18个国家的粮食危机不断加剧。

7月3日,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3~2025年全球干旱热点地区报告》显示,在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和水资源持续承压的背景下,2023年以来全球经历了一些有记录以来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的干旱事件,全球正面临严峻的干旱挑战。

根据安联集团旗下研究机构Allianz Research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一天极端高温(气温超过32摄氏度)造成的影响相当于停工半天,“热浪将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0.6个百分点”。

世界气象组织呼吁,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比如,需要加强全球早期预警体系建设。目前全球仅有50%的国家具备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同时,各国之间技术和资金合作的加强不容忽视,急需共同投资利于建设覆盖全球的“早期预警系统”。国际社会共享气象、海洋和极端天气数据,也利于发展中国家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气候领域的投资与金融领域合作同样必不可少。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国际金融机构、气候基金要增加对气候变化应对的融资支持,鼓励发达国家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提升气候金融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使资金真正用于最脆弱群体。

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第二轮谈判在瑞士举行

2025-07-11

外交部:希望欧方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2025-07-11

外交部:关税不应当成为胁迫、霸凌、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

2025-07-11

过境免签国家已扩大到55个 外交部:“中国游”将更顺畅丝滑

2025-07-11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把好成才“方向盘” 筑牢基层“桥头堡”——安徽、河南、黑龙江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025-07-11

外交部:任何协议和谈判都不应当损害第三方的利益

2025-07-11

交通运输部调整防御强降雨响应等级为四级

2025-07-11

航海日,一起走近我国海域“守望者”

2025-07-11

韩国新一届政府组阁工作基本结束

2025-07-11

巴西总统卢拉:没有对美贸易,巴西也能生存

2025-07-11

美国政府将限制非法移民享受学前教育福利

2025-07-11

牲畜出口再次被禁 墨西哥总统说美国“反应过度”

2025-07-11

俄称逮捕两名从事破坏活动的乌克兰特工

2025-07-11

台风重创蔬菜市场 菜价走跌引农民愤怒抗议

2025-07-11

台湾知名电子支付母公司遭查封,超658万用户忧心权益

2025-07-11

粮豆搭配 收入翻倍——陕西宝鸡夏季农业生产见闻

2025-07-11

健康体检有了统一规范!京津冀协同发布质量控制区域标准

2025-07-11

教育部开展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

2025-07-11

近六成货车司机使用数字货运平台找货 平台货源占比稳步增长

2025-07-11

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2025-07-11

水利部:四川福建3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2025-07-11

与文物“对话”探究古人征服海洋的智慧 “数字+文博”助推“文博热”持续火爆

2025-07-11

以水为“媒”打造“清凉”文旅消费新业态 激活夏日经济新活力

2025-07-11

盛夏时节如何安全运动?如何科学、快速降温?解答梳理↓

2025-07-11

天文台料本港今日及明日有驟雨 下周初天色會好轉

2025-07-11

王毅外长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2025-07-11

「建國聯」4成員被捕 3人被控串謀分裂國家罪下午提堂

2025-07-11

(有片) 警搗屯門住宅毒品倉 拘兩內地漢檢值3900萬可卡因

2025-07-11

历史文化从典籍走入寻常生活 唤醒“名泉”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生态文化之约

2025-07-11

林定國意大利參加研討會:香港是連接內地與世界的國際門戶

2025-07-11

更轻、更快、更智能 中国高铁以科技创新持续扩大世界领跑优势

2025-07-11

中国创新生态全面升级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2025-07-11

交通运输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2025-07-11

国家地震预警工程观测站点15899个 5个重点预警区实现秒级地震预警能力

2025-07-11

精算大拿牛增亮执管华泰人寿!半年连升两级、年薪瞄准行业天花板

2025-07-11

苏黎世财险(中国)天价赔偿案!一枚电池如何触发1.4亿元赔付?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