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系列报道《年轻人的新职业》。记录婚礼的方式都有哪些?有人选择用相机定格瞬间,也有人选择把婚礼仪式拍成一部微电影。随着个性化婚礼的兴起,还有一个叫做“婚礼绘画师”的新职业正在萌芽,他们拿起画笔捕捉婚礼细节与氛围。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拒绝“模板化幸福”,这种看似笨拙却真挚的记录方式或许正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对浪漫的全新注解。
上午11:50,随着新人缓缓入场,在婚礼现场的一个角落,绘画师常婕正用钛白色颜料勾勒出新娘头纱飘起的弧度。常婕今年25岁,2023年大学毕业后,一次偶然的网上冲浪,发现了“婚礼绘画师”这个有趣的职业。
婚礼绘画师 常婕:一开始的时候是国外有一些网红博主他们在做,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能够见证别人的幸福,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我觉得是一个挺好的事情。
“自我推销”屡屡遭拒 免费绘画迎来转折
灵活的工作时间、可观的报酬,加之可以随时沉浸在“幸福感”爆棚的婚礼氛围中,设计专业出身的常婕萌生出试一试的想法。刚开始,她在短视频平台看到有新人要结婚,就主动和准新娘联系,然而她热情的“自我推销”却遭到的一次次拒绝。
婚礼绘画师 常婕:获得第一个订单还是挺难的。大部分信息都是石沉大海,因为大家都觉得我已经有了婚礼摄像,我就不需要一个婚礼画师。不过还好,就是在这二三十个消息里获得了一个机会,我也是画了第一场婚礼。
弥补“缺席”的遗憾 整合整场的浪漫
而这场婚礼绘画也是常婕通过“免费”的形式争取来的。尽管贴着路费和材料费,常婕决定一边积累经验,一边思考自己被拒绝的理由——婚礼画师与摄像究竟有什么不同?在一次次尝试中,有些新人提出的请求,让她从中找到了一丝答案。
婚礼绘画师 常婕:有遇到过老人去世,他想要(把老人)画成小天使在画面里面,会在前期给我提供照片,也有就是宠物不好到现场的,他们认为宠物是他们的这个家人,也会让我在现场绘画的时候添上去。
除了在作品中加入不能到场的家人弥补“缺席”的遗憾,与摄影师用快门定格一瞬间的幸福不同的,常婕说她画的并不是亲吻或拥抱的某个时刻,而是把整场婚礼的喜悦集合在一张画作中,现场给到新人。为此,婚礼绘画师不仅要画得快,还要准确观察新人的状态、宾客的反应,甚至在作画时加入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客户每次看到这幅画,才会想起婚礼一整天的美好。
婚礼现场极限挑战 4小时定格幸福瞬间
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常婕就会开始与新人保持沟通,了解婚礼的风格、现场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在相处中感受新人的个性化需求。婚礼当天,她也会提前两三个小时到达现场,观察布景、光线。婚礼过程的三到四个小时,对常婕来说更是分秒必争。
婚礼绘画师 常婕:这张是布面丙烯,因为我们(今天的)婚礼仪式它比较短,我们需要很快地去完成,所以丙烯它这种速干的特质也比较适合像现在这样的场景。一会儿新人来的时候,我们要很快地把他们的这个动态捕捉下来,这也是今天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而现场作画的挑战还不止于此。在嘈杂环境中保持专注、应对突然天气状况、安抚好奇围观的小朋友,常婕笑称自己早就练成了“抗干扰超能力”。
婚礼绘画师 常婕:前期的时候比较考验心理素质,就是被围观的话会有点紧张,但是现在适应了就还好。(之前)有一些室内场景,它的灯光比较昏暗,比较挑战对于色彩的把控,像今天户外光线比较好,不过大家也看到刮大风也很麻烦。
创新材料 让特殊意义的物品直接出现
现在,常婕不再需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寻找客户,她与当地的婚礼策划公司形成了稳定的合作。不少情侣会希望在婚礼中加入婚礼绘画这一环节,常婕的订单也多到“画不过来”。
面对接连不断的订单,常婕也在思考着新的创作方式,下一步,她还想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绘画,让婚礼中一些有意义的物品直接出现在作品中,比如说一枚戒指。
婚礼绘画师 常婕:我也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这个艺术从业者加入进来,让这个行业不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印象中的婚礼绘画的画面,有更多的艺术的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