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绿色赛道上,山东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东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十四五”以来,山东非化石能源装机年均增长25%左右。截至今年八月,山东非化石能源装机超1.3亿千瓦,占比达到53%,较三年前实现翻倍。作为世界首批三代核电项目,不久前,山东烟台海阳核电站又迎来关键节点:4号机组反应堆厂房顺利封顶。至此,海阳核电二期工程项目里程碑节点已经完成过半。接下来,我们就跟随记者,一起探索核能如何点亮万家灯火,驱动绿色未来?
200亿度电,意味着什么?它可以满足2000万居民全年生活用电需求,能让8亿辆新能源汽车满电出行。如果用煤发电,得消耗610万吨标煤,还要排出1600万吨二氧化碳。有一种办法,既不用煤山,也没有污染,就能把这些电干干净净地送进千家万户。答案就在记者身后的海阳核电站——山东省第一度核电在此发出,中国核电版图从此亮起了“山东坐标”。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秘。
现在看到的就是核电站的心脏部分——核反应堆,运行期间,水下燃料棒里的铀原子核被中子轰击,分裂,释放出能量和新中子,新中子再撞向其他的铀原子核,能量便源源不断产生,这就是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而这样的核裂变反应,就发生在记者手中这个小小的燃料芯块里,水下核燃料组件中就有着1500余万个芯块。
1公斤铀-235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煤燃烧释放的能量。高效又清洁。此外,在海阳核电站,核能不止能用来发电,还可以供热。发电后的热蒸汽,过去就直接浪费了,但现在海阳核电站又把它当成了“暖宝宝”,把居民供暖水变热,废汽变暖气,核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已经平稳运行了6个供暖季,相当于节约原煤1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7万吨,随着后续机组的建成投运,暖核一号有望在2026年实现向青岛清洁供暖。
海阳核电1、2号机组已经稳定运行6年多。为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采用国产化三代核电技术的3、4号机组相继开工,目前仍在施工。
来到了海洋核电三号机组的反应堆厂房里,可以看到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了尾声,部分项目已经开始了调试阶段。记者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最开始看到的那个蓝色的水池里面,只有在建设期的时候,才可以进来一探究竟,因为之后这里就会被注水封闭起来。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整个核电站的心脏部位,未来核燃料棒就会被放在记者身旁这个大约10米深的反应堆压力容器里。
在3号机组不远处的4号机组,不久前也刚刚完成了反应堆厂房封顶。为了高效便捷作业,核电站采用了模块化施工,动辄数百吨的模块先各自独立完成拼装,然后就能像搭积木一样,高效完成整体拼装。
3、4号机组建成投运后,海阳核电年发电量将翻倍至400亿度。当然,海阳的核电版图还不止于此,今年4月,5、6号机组也获国家核准,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32年,6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之后,年发电量可以达到609亿度,满足7000万居民的全年的生活用电,每年还可以节约标煤消耗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5000万吨,同时供热能力将达到1.6亿平方米,可为25个县级市零碳供暖。为助力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构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