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不少殘疾者為積極融入社會,努力參與社會活動,惟他們出行時往往因缺乏完善的無障礙設施,以致困難重重。有需要使用輪椅代步的罕見病患者昨日於「無障出行」記者會上分享,自己就讀的藍田肢體傷殘學校雖距離港鐵站出口僅20米,但因港鐵大堂至該出口的路徑沒有加設無障礙設施,令輪椅無法出入,需繞路逾半小時才能往返學校,且該路段崎嶇不平,人身安全未能得到保障。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指出,除了殘疾者外,長者同樣需要無障礙設施的出行幫助,建議特區政府積極建設無障礙出行城市,包括硬件升級、設立更多升降機、將空置校舍供肢體傷殘學校使用,以及鋪平凹凸不平的地面等。
16歲的「蝸牛仔」梓鍵患有罕見病「杜興氏肌肉營業不良症」(DMD),以致肌肉萎縮、手腳乏力,需長期以輪椅代步,並要定期到腦神經科、呼吸系統科等多個部門覆診。
他現時就讀於藍田一所肢體傷殘學校,雖校舍與藍田港鐵站D1出口僅相隔20米,但因港鐵大堂至D1出口地面的路徑未有無障礙設施,梓鍵因此需繞路逾半小時,途中更需要經過崎嶇不平的斜路,「落雨天最危險,輪椅輪子一旦被雨水打濕打滑,隨時可能側翻,必須由媽媽全程陪同。」梓鍵說。
回校3路線 條條皆崎嶇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前往上址了解,發現藍田港鐵站D1出口毗鄰該校,惟港鐵大堂到地面需經過一座扶手電梯、一條約兩層樓高的樓梯及數個台階。記者根據梓鍵母親介紹的路程兜路前往學校,其中一條路線需經過匯景商場,乘坐在垃圾房內的貨運電梯到貨物起卸區,再穿過匯景花園抵達學校,需時約30分鐘。另一條路線則是由藍田站C出口穿過鯉魚門道並轉入麗港城巴士總站,先後通過茶果嶺道,見到麗港城再經茜發道抵達學校,同樣需時30分鐘。
至於第三條路線,梓鍵指屬下山路,需要以倒車形式進行,坡度陡峭部分需要更加謹慎。記者經藍田站C出口,穿過隧道,沿鯉魚門道前往觀塘三山國王古廟,上山行走約10分鐘抵達學校。惟該山路崎嶇,部分山坡度約20度至30度,相信是梓鍵所稱的曾經在此「漂移」的「長命斜」,加上附近有車輛擋道、出現長長裂縫和凹凸不平的路面及青苔雜草橫生,行走時需小心滑倒,估計輪椅使用者需時約30分鐘。
為讓社會關注殘疾者的困境,梓鍵於3年前自籌拍攝紀錄片記錄自己出行經歷,最終推動港鐵、學校及社區代表進行協商,擬增設穿梭巴士接送輪椅使用者。然而,穿梭巴士需提前1.5小時預約,且必須本人到場確認。
團體:巴士輪椅位數量不足
「極地同行」創辦人兼主席盧俊賢指出,市面的巴士雖設輪椅位但數量不足,曾試過有急需前往醫院覆診的輪椅使用者在烈日下等待一小時仍無法上車,最終需緊急呼叫救護車。
港鐵昨日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藍田站依山而建,位於已發展的社區,屬早期設計的車站之一,在車站出入口加裝設施需要評估多方面因素包括地理環境等,亦需謹慎考慮在現有出入口進行工程會否對車站運作帶來影響。受有關因素所限,目前未能在藍田站個別出入口另外再興建無障礙設施。
發言人指,理解輪椅乘客的需要,已致力作出合適安排,包括自2016年開始於該站推行免費無障礙接駁服務,安排易達車接載輪椅乘客進出藍田站,又於2023年4月調整服務路線及上落客位置,讓輪椅乘客於更安全和便利的油塘站B1出入口(油麗邨)上落車及候車;今年1月起更購入及營運配置更全面的無障礙接駁巴士。
運輸署表示,一直關注事件,已建議港鐵適時加強無障礙接駁服務,以及適時覆檢興建連接茜發道的無障礙通道的可行性。運輸署上月與立法會議員、港鐵公司代表及麗港城業主委員實地視察,備悉有關無障礙通道設施的建議,並會適時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