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高鈺)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副主任陳飛,榮獲國際城市氣候協會(IAUC)頒發的2025年盧克.霍華德獎,他是大中華地區第二位獲此國際殊榮的學者,有關獎項是肯定他在城市氣候學領域的領先地位及超卓貢獻。
作為國際大學氣候聯盟頒發的最高殊榮,盧克.霍華德獎每年頒授予在國際城市氣候學領域中表現卓越的學者,以肯定其在研究、教學及服務中的貢獻。IAUC讚揚陳飛在推動城市氣候模型方面所展現的國際領導力和影響力,當中包括協助制訂政策和開發工具,以保護脆弱地區。
陳飛表示,他與科大的緣份始於2004年的合作項目,合作帶來的啟發超越學術研究層面,更激發他對探索城市化對區域天氣與氣候影響的熱忱,「這種協作精神至今仍深深影響着我,當中引發的靈感更持續激勵我在研究上不斷突破,並為我帶來此項殊榮。」
陳飛是城市氣候學及氣象研究學知名學者,擁有逾28年經驗,同時在世界氣象組織(WMO)與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等國際機構擔任重要職務,曾領導多個國際項目,致力開發天氣預測和氣候模型,並建立極端天氣預警系統。目前,由他領導、於世界氣象組織和世界天氣研究計劃(WWRP)下的城市預測項目,聚焦於預測和減輕極端天氣現象,如局部暴雨和熱浪引發熱島效應以及空氣污染所帶來的災害和影響。
他現正與科大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劉啟漢教授、馮志雄教授和石曉明教授,以及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楊嘉川教授合作,領導新一代全球城市天氣預測模型的開發。該模型透過跨學科協作,整合物理科學、社會科學及人工智能技術,致力提升熱帶沿海城市就天氣災害與風險預測的準確性及時間性。
在加入科大之前,陳飛於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服務逾25年,該中心為世界頂尖的天氣、氣候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機構。過去他進行及推動多項研究,涵蓋地表動力學、水資源變化的過程、陸地與大氣的關係,及人類與大自然系統間的相互作用等。他的城市氣候研究始於2004年與科大的合作,共同改進中尺度天氣模型,以分析城市與大氣相互作用對香港空氣質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