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香港品牌」的產品在市場上一向甚有口碑,令港商拓展內地電商業務方面具備不少優勢。香港貿發局昨發表《港商深耕內地電商零售市場 - 消費者調查報告》,調查結果反映香港產品普遍受內地網購消費者歡迎,78%內地受訪者過去一年曾網購香港產品。內地消費者對香港品牌的信任度高,對產品有高度評價,為港商開拓內地電商市場提供穩健基礎,港商可善用香港品牌優勢,選擇合適平台作電商業務銷售。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內地消費者十分習慣線上購物,平均每月網購9.4次,尤以一線及大灣區城市為然。他們在網購時最重視產品是否『真品』而非單純追求低價,正好啟示港商可善用香港產品優良品質,及香港品牌在內地的良好信譽方面優勢,拓展內地電商市場,靈活運用綜合與『興趣型』平台,及直播、短視頻等方式進行推廣,利用精準營銷策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調查發現,內地網購消費者普遍喜歡香港產品,尤其是消費水平越高的地區: 78%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經網購香港產品,當中以年輕消費者及高消費地區尤為熱衷。當中,一線城市比率達85%,大灣區有81%,二線城市有78%,而三線城市則有74%。香港產品較受年輕消費者歡迎:有83%的18-29歲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曾網購香港產品,其次為30-49歲消費者(82%),而50歲及以上消費者的比率較低(65%)。
電子產品和奢侈品最具吸引力
其中高消費水平地區的女性消費者較喜愛香港產品,整體性別分布方面,男性(77%)和女性消費者(79%)差別不大。不過,在一、二線城市和大灣區,明顯有較多女性消費者曾經網購香港產品。內地網購消費者對香港的商品、品牌或來自香港的網店,有不俗的評價和滿意度:整體而言,香港產品平均評分達8.7分,三線城市更高達9.2分。年輕消費者尤其喜愛香港產品,當中以18至29歲年齡群對香港產品的評價最高,達到8.9分。
產品類別方面,內地網購消費者較多購買香港電子、奢侈品及時尚產品:香港各類電商產品中,最具吸引力的是消費電子及電器產品,獲72%的受訪者青睞,其次是奢侈品(46%),及時尚產品(41%)。從地區角度看,大灣區消費者網購消費電子及電器產品比例最高(79%),一線城市的比例相若(78%);奢侈品方面,一線城市(53%)、大灣區(52%)與二線城市消費者(51%)比例相若。
另外,含香港寵物產品、兒童產品、生鮮和食品及藥品/保健品的平均訂單金額高於總體水平:有網購香港產品的消費者,他們花費在兒童產品(較總體高24%)、藥品及保健品(較總體高16%)、寵物產品(較總體高29%)、生鮮和食品(較總體高18%)等產品類別的平均訂單金額較總體平均為高。
是次調查由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委託市場調查機構進行,於去年第二至第三季訪問了2,200位來自內地不同城市的中產或以上消費者,以了解他們的網上消費行為,及對香港產品的喜好,助力港商更好制定合適業務策略,以捕捉內地電商零售市場的商機。
電商平台辦「香港好物節」推廣
為協助香港中小企業拓展內地電商市場,貿發局將於8月1日至31日期間在內地電商平台舉辦第二屆「香港好物節」。作為貿發局今年推出的「電子商務快線」計劃旗艦活動,第二屆「香港好物節」吸引近260個品牌參與,涵蓋七個主要產品類別,包括滋補健康、食品飲料、生活家品、個護化妝、服裝配飾、數碼潮玩及銀髮市場產品,提供500多款特色產品及整月折扣優惠。
內地消費者鍾情港電子及奢侈品
網購產品種類總體 香港
消費電子及電器產品 81%72%
運動產品56%26%
時尚產品46%41%
生鮮和食品 43%14%
美妝產品36%22%
奢侈品 32%46%
藥品、保健品26%25%
兒童產品26%17%
母嬰產品16%16%
寵物產品15%11%
家品及雜貨 33%14%
內地消費者網購頻繁
普遍喜歡香港產品
●平均每月網購9.4次
●一線城市平均每月11.7次,大灣區城市每月11次
●女性網購頻率為每月10次,高於男性的8.8次
●以年齡劃分,30-49歲消費者的網購頻率最高,平均每月11.2次
資料來源:貿發局
香港產品獲內地網購消費者垂青
喜歡香港產品
●尤其是消費水平越高的地區
●78%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經網購香港產品
受年輕人歡迎
●有83%的18至29歲受訪者過去一年曾網購香港產品
●30至49歲消費者為82%,50歲以上消費者為65%
對香港商品評價
●對香港產品的平均評分高達8.7分(10分滿分)
●三線城市給予的評分最高達到9.2分
●年齡分布方面,18至29歲消費者對香港產品的評分高達8.9分
【專家教路】港產品電商攻內地 不可單靠「網紅行銷」
香港產品在內地電商市場潛力巨大,不少港企一開始可能會與網紅/KOL合作,然而根據香港貿發局經濟師(大中華區)朱德軒對內地電商和服務商的個案研究,「網紅行銷」未必能帶來持續的銷售效果,建議以市場分析和數據為基礎,選擇適合自身產品的網紅代言,才能提高推廣精準度,達到具成本效益的營銷效果。
同時由於兩地文化及法規有差異,朱德軒並提醒港商開拓內地市場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制定合理的物流及配送服務、倉儲策略,留意退貨及取消訂單的相關程序,同時加強對消費者隱私的保護等。
與行銷機構合作確保合規
朱德軒認為,港商可考慮利用多渠道營運策略,包括同時借助傳統貨架類平台及新興的「興趣型」平台覆蓋不同消費群、提升流量。在與網紅/KOL合作時,不應僅考慮網紅的個人影響力,而應結合全面的市場分析,選擇最適合的網紅合作對象。企業也可以積極考慮與一些專業的網絡行銷機構合作,例如代理商,可以幫助推薦合適的網紅,提供內容製作和推廣的服務,從而更精準地發揮網絡營銷的最大效果,實現內容行銷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而且,內地的法律法規也對網絡運作提出嚴格要求。例如,關於網絡主播的行為規範,包括其行銷手法和內容審核,也逐漸趨於標準化。他建議,企業加強與本土服務商合作,借助其行業經驗,避免常見法律和營運錯誤,確保在內地市場的健康發展。
他續指,目前許多平台已提供「即日送達」等服務,讓消費者在直播還未結束時,就能收到部分商品。這意味着企業需要考慮如何提升快速配送能力,避免因快遞延誤導致顧客不滿,甚至流失。因此,企業應制定合理的物流與倉儲策略,並考慮採用第三方物流服務商。
東盟地區需貨到付款
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補充,「例如在東盟地區,收款方式就與內地不同。內地的電子支付已經非常普及,但在東盟一些地區,仍主要以貨到付款和現金交易為主。這些支付習慣上的差異,都是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還有,進入內地或其他市場,貨品的清關和合規要求都不同。過去以批發形式大量出口較為便利,但現在方式轉變,商品必須符合當地的法律規定,並應對各種清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