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張弦)香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低空經濟發展,正以多管齊下的策略,全力構建智慧低空經濟生態圈。《2025年小型無人機(修訂)令》和《2025年〈1995年飛航(香港)令〉(修訂)令》於日前生效,以推動低空經濟發展。中國香港低空經濟協會今日(23日)推出《中國香港低空經濟政策優化研究及建議》,提出13項建議,包括完善遙控駕駛員的培訓體系,推動兩地資質和執業互認等,期望建立起香港低空經濟的國際標準,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為促進內地及香港融合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協會榮譽創會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表示,今年內地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10年後預計達到3.5萬億元,形容這是個龐大的市場,而香港特區政府雖然支持推動低空經濟,但仍然有進步空間,希望這次提出的13項建議得到特區政府等方面支持。
協會名譽顧問、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表示,自己特別關注跨境電商運輸,他認為,香港西面可以透過水路開展相關工作,據了解,外圍已經批准一些點,香港特區知道正與各界商討哪個位置更適合,而開展跨境工作需要具備通關有關設施,如果找到合適地點,希望盡快推出新的監管沙盒工作,推動跨境運輸盡快落實。
協會提出的13項建議,包括:
‧將重量超過150公斤的載物無人機納入監管範圍;
‧完善遙控駕駛員的培訓體系,推動兩地資質和執業互認;
‧設立無人機在生產、維修及航線規劃上的統一標準;
‧擴大強制性無人機責任保險的覆蓋範圍;
‧推動香港無人機法規接軌全球,成立專責部門推動低空經濟長遠發展;
‧設立無人機跨境飛行的基本要求;
‧優先發展跨境物流;
‧優先開拓跨海飛行航線;
‧首階段設立沿岸起降點,開通與相鄰沿海城市飛行路線;
‧建立政府統一低空空域管理系統;
‧增加跨境直升機起降點‧減免直升機離境稅,促進跨境航線用量;以及
‧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升級,促進香港金融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