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港生愛國情懷!習主席《論教育》繁體版在港發布

香港文匯網2025-07-20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高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習近平主席《論教育》繁體版近日在香港書展發布,並在港澳各大書店全面上架並重點推售,這部專題文集收入習近平關於教育的重要文稿47篇,科學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對香港教育有重要指導意義。香港文匯報昨日訪問了多名本港教育領域代表,結合實際狀況,分享對著作中多個主要論述的學習與理解,以及如何在香港落實的啟示,助力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堅持正確方向,促進教育健康發展。

●習近平主席《論教育》繁體版近日在香港書展發布。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港需深化愛國愛港教育 啟發青年參與國家建設

《論教育》中的〈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樑之材〉,節錄了習近平主席2013年12月至2024年5月文稿中相關內容,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同人民一道拚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那對香港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帶來重要指引作用。

●教育界人士認為,香港要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圖為高中公民科學生到內地考察,參觀愛飛客航空科普基地飛機生產製造廠房。 資料圖片

港青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香港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香港青年是中國青年的組成部分,是「一國兩制」實踐繼承者、接班人,習近平主席多次表達對香港青年關愛,在實現民族復興新征程上,香港青年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掌握當代先進科學技術,拓寬視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個人理想和價值的實現,與香港發展和國家發展結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作出貢獻。

他強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香港教育界要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增強青年的國家觀念和認同感,並充分結合內地教育資源的特點,持續推進「姊妹學校」交流,高中公民科內地考察,以及擴大高等院校間交流合作,特區政府亦應當為有志到內地創業和發展的青年,創造更好條件。

引導學生理解港與國家緊密聯繫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坦言,過去香港學生普遍被認為對國家歷史、文化,以至創科發展認知不深,但近年教育局推出多項交流活動,引導學生理解香港與國家緊密聯繫,確立愛國愛港的價值觀,並透過歷史、文化課程及討論,讓學生明白香港的繁榮穩定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他認為,要引領港生理解「同人民一道拚搏,同祖國一道前進」的時代要求,可由介紹國家科技入手,例如由教育界與創科界攜手合作,廣泛科普航天教育,於太空館闢出長期展區,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示國家航天事業的輝煌歷程,吸引港青追尋航天夢,為奉獻祖國追尋夢想而努力。

香港教聯會黃楚標中學校長許振隆表示,香港青年應深刻理解「同人民一道拚搏,同祖國一道前進」的時代要求,堅持愛國愛港的情懷,並積極投身社會建設與創新創業,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祖國」的理想。

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實踐型學習項目)李東輝認為,對香港教育系統而言,為構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青年培育,應引導他們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參與國家建設,需從認知塑造、實踐錘煉、精神培育三方面構建體系,讓青年在扎根社會、服務民生中明確價值定位,在呼應國家需求中實現成長。為此,應深化家國情懷教育,讓學生從歷史、文化與現實中理解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

課程宜突破學科界限 培養港生創新思維

在《論教育》收錄的〈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變革創新〉一文,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有香港教育界人士對此深受啟發,並踴躍提出建議,例如希望可推動香港與內地數字教育資源共享,又分享了自身學校在信息化教育的實踐經驗,以互相借鑑。

黃錦輝認為,教育局應檢討現行教育體系中的創科內容,特別是AI學習與應用,以建立具前瞻性和整合性的創科教育框架。他建議課程設計應突破學科界限,促進不同知識領域交叉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學素養。

推動兩地數字教育資源共享

黃錦良指出,香港已設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制定發展策略藍圖,大力推動數字教育;不少學校將AI融入教學,並取得豐碩成果。他建議應加強兩地數字教育合作,一方面可定期舉辦內地教育交流團,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同時推動兩地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與創新。

許振隆分享了其學校在信息化教育上的探索經驗,如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針對不同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他特別提到,學校利用AI平台幫助學習水平較弱的學生追上進度,促進教育公平,而且學校很重視教師培訓,也會運用數據分析評估學生表現,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李東輝介紹了嶺大在教育信息化的實踐,通過引入ChatGPT等AI技術,實現「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數字化學習模式,又建設高效能運算數據中心,支援科創研究,並舉辦專業培訓推動AI技術在教學與研究中的應用。她指嶺大注重平衡技術賦能與人文素養培育,確保學生在技術浪潮中可全面發展。

加強專業素養師德建設 弘揚教育家精神

在《論教育》的〈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篇章中,習近平主席指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着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長期以來,教師群體中湧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倡善用AI教學助理 讓教師更專注課堂

黃錦輝指出,有關教育家精神的論述,對香港教育有重要啟示。他認為,香港教師熱心投身教育,但面對的工作壓力不容忽視,故建議推動小班教學,同時善用人工智能技術,如AI教學助理,讓教師騰出更多空間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專注課堂教學,又或作個別輔導,而加快校內電子行政平台整合,簡化流程、減少重複性工作,也可以提升教育效能,他相信若措施有效落實,教師將能回歸教育本質,實踐《論教育》中強調的育人理念。

黃錦良表示,習近平主席對教育本質提出明確指導,其中對教師提出「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是高標準、嚴要求,而香港教育界應加強教師專業素養及師德建設,並通過教育局制定的《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引導教師自覺遵守行為規範。他支持教育局和學校透過每年模範教師的評選活動,表彰教師楷模精神,進一步弘揚教育家精神。

許振隆關注到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內涵,認為教師應有「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以及仁愛精神。他特別引用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對「仁」的解釋,表達教師應以愛與關懷促進學生成長。此外,教師需不斷提升專業素養,緊跟教育改革步伐,以「求實創新」的態度培養學生。

學生特意購買 學做愛國愛港好青年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市民郭先生:

●市民郭先生。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曾經有朋友送我簡體字版本《論教育》。得知習近平主席《論教育》、《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及《近鏡頭:溫暖的瞬間》繁體版近日出版發行,我特意來書展購買,想帶回家好好收藏。其中《論教育》收錄了習近平主席圍繞教育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我相信會對香港的高質量教育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中五學生陳同學:

●陳同學。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身為一名中學生,我在學校學習到國家安全教育的課程,深知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老師亦鼓勵同學多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因此我趁書展與朋友來攤位尋找習近平主席的繁體字版新書,其中在《論教育》中,我可以多多學習,並領悟如何做一名愛國愛港的好青年。

內地旅客黃小姐:

多看這些書籍能夠深刻領會習近平主席的人民情懷,《論教育》、《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及《近鏡頭:溫暖的瞬間》這三部圖書繁體版的出版發行,對於巿民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提升學生全球視野 堅定文化自信

《論教育》的〈教育合作是增進人民了解和友誼的重要渠道〉指出,教育是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促進各國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當今時代,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各國青年應該通過教育樹立世界眼光、增強合作意識,共同開創人類社會美好未來。

●香港院校可對接大灣區需求,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學生交流。圖為土耳其學生來港升學,與同學一起做實驗。 資料圖片

黃錦良表示,國家支持香港深化對外交流,支持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都對香港對外教育合作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特區政府透過支持師生出外遊學或培訓,有助提升學生全球視野,了解國內外最新發展變化,並可與學校深化國民教育中華文化傳承相輔相成,增強辨別是非能力,堅定文化自信。

藉教育合作增進人民了解

許振隆表示,藉教育合作增進人民了解和友誼,體現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智慧。他舉例,該校本年度透過到日本、英國的文化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時,同時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前者到世博考察全球AI發展,令人感嘆於中國對科技事業的前瞻性;後者則與當地學生交流中西文化與語言之美,其間同學們亦將得獎的熊貓畫帶到當地,把中國文化傳揚開去。

李東輝表示,本港大學的國際化發展,呼應了以教育合作增進人民了解的方向,例如嶺大現時與全球近280所高校合作,讓本科生參與海外交換,並通過小班教學融入全球視角,今年亦透過與牛津大學合辦研究生夏季交流課程,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及加強全球研究參與。她認為,依託「一國兩制」優勢,包括嶺大在內的香港院校可對接大灣區需求,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學生交流,在環球課程中聯合探討全球性議題,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學子成為家國傳承者與全球問題解決者。

港校需落實正確辦學方向 發展具中國特色一流大學

《論教育》多個選篇都談到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對當前香港發展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目標有重要啟示。李東輝表示,書中強調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堅持中國特色,香港各所大學在「一國兩制」下擁有獨特的國際化優勢,可通過落實《論教育》提出的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準人才培養體系三項基礎性工作,發展具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培育高水平社會接班人。

李東輝以嶺大為例,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堅持中國特色教育發展觀提供了資源,大學堅持深化「博雅、科研、服務社會」的正確辦學方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2025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嶺大在「優質教育」分項獲評全球第一,正是教育與服務社會結合的體現。同時,嶺大在傳承中國傳統教育中品德培養的基礎上,強調慎思明辨思維及跨學科能力,以打造東西文化結合的博雅教育,以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李東輝認為,特區政府正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希望成為全球優質教育聚合與輻射地,可為國家教育多樣化發展,培育兼具家國情懷與全球視野的青年力量提供參考。

責任編輯: 孫嬌嬌

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开始投票 执政联盟能否维持过半议席?

2025-07-20

英法德急推欧洲独立核威慑力 学者称此举无法获得持久和平

2025-07-20

叙利亚政权称苏韦达市冲突已停止

2025-07-20

美国加快扩建移民拘留营 计划年底前将床位扩至10万张

2025-07-20

台风预警:韦帕今天下午至夜间将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

2025-07-20

中欧班列中通道今年通行量超2000列 较去年提前13天

2025-07-20

泽连斯基说乌方向俄方提议下周举行第三轮谈判

2025-07-20

暴雨橙色预警:海南广东等地局部地区有特大暴雨

2025-07-20

早稻丰收在望 秋粮长势良好

2025-07-20

年中经济观察|首发经济提升城市消费热力

2025-07-20

韋帕襲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政府嚴陣應對 守護市民安全

2025-07-20

链博会观察|秘鲁牛油果如何高品质来到中国?

2025-07-20

【改进文风大家谈】政务发布可以更有人情味

2025-07-20

天文台:早上7時20分改發九號烈風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2025-07-20

(有片)天文台發出9號風球 評估是否掛10號波

2025-07-20

华南台风雨进入最强时段 北方多地降雨增强山东辽宁有大到暴雨

2025-07-20

9號風球生效 港鐵露天段列車及輕鐵即時暫停

2025-07-20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城市工作的故事

2025-07-20

今日入伏!今年三伏仅30天会更凉快吗?一图了解三伏天的9个真相

2025-07-20

厚植港生愛國情懷!習主席《論教育》繁體版在港發布

2025-07-20

海浪橙色警报:广东近岸海域将出现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

2025-07-20

中央气象台:预计台风“韦帕”20日登陆粤琼沿海

2025-07-20

水利部对广东、广西、海南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2025-07-20

稿件详情var xyUrl="//api.app.china.com.cn/app

2025-07-20

1300余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驰援广东 支持防汛防台风

2025-07-20

中国女篮惜败日本女篮 无缘亚洲杯决赛

2025-07-20

焦点访谈|馅饼还是陷阱?揭秘“职业背债人”背后的真相

2025-07-20

对话|共同溯源 在今天如何成功破“内卷”?

2025-07-20

今年前6个月 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1.7%

2025-07-20

新线新图新服务 带动铁路暑运客流攀升

2025-07-20

8市州组团援建 榕江城区加速焕新!“村超”7月底重启

2025-07-20

7月20日正式入伏 近十年来最短"三伏天"来了

2025-07-20

新增15口百万气井 西南油气田上半年天然气产量创新高

2025-07-20

受“韦帕”影响 香港天文台发出8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2025-07-20

关税冲击下机电行业出口不降反升 见证“智”造新动能

2025-07-20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将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风Ⅱ级应急响应

202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