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腻大叔控糖 60 天变型男,控糖真的这么管用吗?

科普中国2025-07-03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控糖”风,说“控糖”能减肥,能美容、养颜,控糖 60 天就能从油腻大叔变成健硕型男,还能预防各种慢性病。

身边好多朋友都在喊着要“控糖”。

控糖,控的是什么糖?

我们常说的“控糖”,可不是要控所有糖。

根据来源的不同,糖大致可以分为天然糖和添加糖这两类。

天然糖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及奶制品中,它们伴随着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摄入对身体是有益的。比如苹果里的果糖、牛奶中的乳糖,在给我们提供能量的同时,还带来了其他营养。

添加糖是食品加工时额外加入的糖(如白砂糖、果葡糖浆、蜂蜜、果汁),只提供热量,无其他营养,像饮料、蛋糕、面点、饼干这些食物里,都添加了不少精制糖。

实际上,添加糖才是我们控糖的重点对象。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该将每日糖分摄取量控制在总摄取量的 10%以下(大约 50 克),最好控制在 5%(大约 25 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提出,成年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每天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

控糖需要控制饮食的碳水吗?

这是很多人都有的疑惑。很多人把碳水化合物和糖直接画上等号,从而拒绝主食,这完全是误解了控糖。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须摄入的一类营养素,不需要过度控制,更不能完全断碳水。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基础的能量来源,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维持血糖稳定,还参与细胞结构组成,参与人体消化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少、完全断碳水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对健康也是有害的。有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吃得过多或者过少都会显著地增加死亡率,死亡率最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是总能量摄入的 50%~55%。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也认为,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膳食宝塔最基础的“底座”也都是各种谷类薯类食物。目前科学研究认为,正常人的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 50%~65%。

不过,目前我们吃碳水的问题是精制碳水吃得过多,比如精制的白米饭、白馒头、面条、油饼等食物。精制碳水损失了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升血糖速度也很快,多吃对我们的健康非常不利。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改善自己吃的碳水种类,提升碳水质量,多吃点粗杂粮、全谷物。我国膳食指南就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谷类 200g~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 50g~150g;另外,薯类 50g~100g,从能量角度,相当于 15g~35g 大米。

控糖不是“戒糖” 这 6 个误区别踩

误区 1:控糖最重要

实际上,控盐、控油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远大于控糖。

中国人盐摄入量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居民平均每人盐的摄入量为 9.3 克/天,是推荐量的将近两倍,每年因吃盐太多导致的死亡率也排世界第一。

中国居民平均每人烹调油摄入量为 43.2 克/天,超过推荐量近三分之一,而且脂肪的能量密度高,每克脂肪提供 9 千卡热量,是同等重量碳水化合物的 2.25 倍。

而根据《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结果,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摄入 9.1 克糖,并未超过推荐量。

所以,从重要性和紧迫性来看,控盐>控油>控糖,人们往往过度关注控糖,却忽略了控盐和控油的重要性。

误区 2:控糖就完全不能吃糖

实际上,人体需要糖作为能量来源,特别是大脑,完全不摄入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健康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只要注意合理膳食、吃动平衡,并不是完全不能吃糖。

误区 3:吃糖一定会导致糖尿病

吃糖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不过,吃糖过多可能导致肥胖,进而升高发病风险。而且,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吃糖会使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因此,虽然吃糖不是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控制糖摄入、保持健康体重依然是预防 2 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误区 4:控糖就能减肥 /减肥就要控糖、断糖

长胖的根本原因是吃进去的热量超过身体消耗的热量。糖是能量来源的一种形式,如果适当吃糖,同时又控制好总热量摄入,并且保持足够的运动量来消耗热量,就不会长胖。

对于减肥的人来说,少吃糖有助于控制总热量摄入,能增加减重成功的概率,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如果只控糖,但不控制脂肪等其他能量来源,同样会长胖。减肥的关键也不是只盯着糖,而是看整体热量收支。如果你只少吃糖但大量吃肉、油炸食品又不运动,还是很难瘦。

至于网上说自己控糖60天瘦下来的案例,点进去仔细看,就会发现他们控制的也是添加糖的摄入量,不吃零食、奶茶这些添加糖大户。而且他们还会把精碳水换成全谷物、粗粮等优质碳水,再辅助运动健身,自然可以瘦下来。所以,瘦下来的原因不是控糖,而是践行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误区 5:控糖包治百病

很多人认为控糖能减肥,能美容、抗衰老……似乎控糖就能包治百病。实际上,糖是人体重要营养物质,正常摄入并不会导致疾病,控糖也不会有美容、抗衰老等神奇作用。

误区 6:无糖食品随便吃

评价一种食品是否健康应该看其总体营养情况及其在膳食中的贡献率。

根据国标的规定,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食品中,糖含量 ≤ 0.5 克,就是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虽然糖含量很低或无糖,但依然有其他能量,比如无糖饼干、无糖月饼、无糖薯片等,含大量碳水或脂肪,也会导致摄入大量能量,吃后血糖一样飙升,多吃也会长胖。

有些无糖食品还可能缺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或者可能含有较高的脂肪或者盐分来改善口感,这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饮食健康的关键是合理搭配,做到食物多样、均衡营养,而不是完全跟风并放纵吃某一种无糖食品。购买食品时也要注意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注意看其成分和能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品。

总体来说,控糖是“聪明吃”,不是“痛苦戒”!而且,控盐和控油的重要性也远比控糖更重要。希望大家不要光盯着控糖,却忽略了控盐和控油。(阮光锋)

北京:个人转租10套(间)及以上将纳入行业监管

2025-07-03

@外国友人:China Travel保姆级入门指南来啦

2025-07-03

广西检察机关依法对齐同生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2025-07-03

9月3日晚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2025-07-03

免签通关更便利 中老铁路签发首枚贴纸式临时入境许可

2025-07-03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2025-07-03

国新办发布会:总台将推出一批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片纪录片和影视文艺作品

2025-07-03

A股上半年新开户1260万户 同比增长超32%

2025-07-03

国新办发布会: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7月7日开幕

2025-07-03

产业兴、消费热、活力澎湃!诸多利好积聚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07-03

北方也有回南天?这样的天气在北方正常吗?持续多久?分析解答↓

2025-07-03

“婚姻登记+旅行”消费IP花样上新 新需求、新业态释放“甜蜜经济”新引擎

2025-07-03

新华时评·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2025-07-03

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量同比增长76.9%

2025-07-03

宁夏中卫黑山峡黄河大桥主桥合龙 预计今年正式通车

2025-07-03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

2025-07-03

值得期待!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总台新作最全“剧透”

2025-07-03

山西对省内8市启动省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2025-07-03

时政微观察丨青年大有可为

2025-07-03

总台现场直击丨香港“海陆空”全方位欢迎山东舰航母编队抵港

2025-07-03

学习手记|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

2025-07-03

18.6%、3.6%、30.6%,增长!“数”读住房消费 “好房子”迭代升级需求释放

2025-07-03

文化中国行 | “数字设计+雕刻技术”绽放异彩 篆刻艺术焕发新生

2025-07-03

北京:个人转租住房10套(间)及以上拟纳入行业监管

2025-07-03

“设备+软件+内容”解锁新“视”界 中国智造脱颖而出“圈粉”海外消费者

2025-07-03

就业工作加力、政策“组合拳”协同 “不断线”就业服务护航毕业生就业

2025-07-03

高效办成“个转企”一件事,打造百年老店!《指导意见》解读↓

2025-07-03

51%、51.6%……上升!透过多组亮眼仓储业务数据透视经济澎湃活力

2025-07-03

“场景化设计+IP化运营”将数字技术融入消费场景 数字友好城市让技术可体验可消费

2025-07-03

杨靖宇牺牲后笔记本被日伪军警掳走 这份档案尘封85年首次公布

2025-07-03

海南:上半年各口岸出入境人员共124万人次,同比增长20.8%

2025-07-03

水利部针对青海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2025-07-03

进度条刷新 柳梧铁路全线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2025-07-03

自豪感、安全感拉满!180秒回顾“海上重器”历次访港高光时刻

2025-07-03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2025-07-03

“天枢”神经系统疾病AI大模型、天工超级智能体……首发首秀!数字技术发展“加速跑”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