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轄下跨國團隊近期研究證實,內地研發的新一代抑制劑治療由「KRAS」基因突變引起的癌症有顯著療效。在42名接受實驗的晚期實體腫瘤病人中,逾七成患者腫瘤明顯縮小或完全消失;6個月無惡化存活率高達七成。有參與研究的肺癌患者表示,接受以新一代抑制劑約一年療程後,氣喘明顯改善,腫瘤有縮小。
KRAS-G12C基因突變是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胰臟癌等多種實體腫瘤的常見致癌因素。由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跨國團隊,向42位晚期實體腫瘤病人進行臨床研究,測試藥物的安全性、耐藥性以及適用劑量,發現超過七成病人服藥後,腫瘤有明顯縮小或完全消失;九成七人服藥後,病情沒有出現惡化。
至於曾接受過 KRAS 抑制劑的患者中,D3S-001 的整體客觀緩解率為 30%;疾病控制率則為80%,顯示該抑制劑 對耐藥患者仍有一定效果。
參與研究的肺癌患者余先生表示,確診後曾接受免疫治癌,雖一度有進展,但其後療效未如理想。在參與今次研究並接受以新一代抑制劑約一年的療程後,氣喘明顯改善,腫瘤有縮小。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副教授龍浩鋒表示,研究結果顯示,D3S-001優於第一代KRAS抑制劑,尤其在結直腸癌中單獨使用即可達到高緩解率,無需結合抗EGFR 抗體,這突破了現有 KRAS抑制劑的限制。他又說,該抑制劑的副作用輕微,每日只需服藥一次,患者長期使用方便且安全。
今次研究團隊分別來自中國內地與香港、韓國及美國等地,由中大醫學院副院長及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領導。他表示,今次跨國一期臨床研究的數據不僅證實了新一代 KRAS-G12C 抑制劑有更高的療效,亦展示了香港與內地新型生物科技業界緊密合作的獨特性,有助引領全球生物醫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