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9日讯(记者 葛蕾)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
5月16日,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返还接收仪式在中国驻美国使馆举行。图为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发表视频致辞。
子弹库帛书1942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遭盗掘出土,1946年非法出境流失。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唯一的战国帛书。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字数多达900余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也是我国首部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研究,都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四时令》目前由赛克勒基金会收藏,《五行令》《攻守占》在返还前由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图为子弹库帛书中的《攻守占》残片,红字由朱砂书写而成。《攻守占》是战国时期融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与军事兵法的古代文献,为研究古代哲学与兵法思想的重要原始资料。
此次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共计132件(组)。《五行令》由月名图和文字组成,内容是按五行讲述四时十二月的宜忌,在先秦至两汉时期较为流行。《攻守占》上文字按顺时针方向以圆圈状排列,内容是关于攻城守城方向、日期和时辰的宜忌。
《攻守占》文字
近年来,随着去殖民化浪潮深入国际文博领域,国际社会不断努力希望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殖民背景文物归还问题的妥善解决,主要殖民背景文物持有国或立法或制定政策,开展诸多有益实践(法、美、德、荷等国表现尤为突出)。其中,美国史密森尼协会于2022年发布《基于道德返还工作小组价值和原则声明》,提出依据现行法律或道德标准来调查和处理其收藏品,并将在包容与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互动视为在有关过去和未来收藏的讨论中个人和群体间的最佳互动方式。
《五行令》月名图
在关注到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关于共同管理与道德性返还的价值与原则性声明》,国家文物局抓住有利契机,启动子弹库帛书溯源及历史研究、追索返还工作。依据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关于子弹库帛书的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于2023年底就文物的非法流失形成扎实完整的证据链,于2024年4月30日向美国史密森尼学会提交要求返还的备忘录,正式启动对《五行令》《攻守占》的追索工作。在此工作过程中,中方始终秉持青岛建议书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将文物返还与以回归文物为纽带推动中美相关博物馆长期合作相结合,与亚洲艺术博物馆进行多轮磋商谈判。经过1年的密集沟通与协商,最终实现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的回归祖国。